第179章 一切都與錢有關(二)(第2/4頁)

【這也可以說是黑色幽默了。】

【總之,管仲是當仁不讓的華夏第一位宏觀經濟學家!】

【在他的治理下,齊國變得國富民強,最終成為春秋霸主,也初步實現了管子所希望達到的“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可惜的是,後人們學來學去,把他的思想裏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商貿對經濟的重視幾乎給丟沒了。】

【這裏面一個很關鍵的轉折,就是西漢的“鹽鐵之議”。】

……

天幕下的商人們一片哀聲。

尤其是在家中沒有外人的環境裏。

“哎!這要是按照之前管子定的來,咱們這些商販何至於淪落到現如今的地步?”

野外,一個年輕的行商抱怨道。

錢倒是賺得比在家刨地要多,但是

地位低啊!

年老一點的行商笑道:“你可就知足吧!現在可比之前的日子過太多了。”

這幾年這種鄙視的風氣明顯好轉,讓人心中充滿了希冀。

漢朝。

桑弘羊在半路上遇到前來接他的宮中侍衛,馬車狂奔,終於以最快的速度見到了劉徹。

劉徹身邊人不多。

“坐吧,正好陪朕一起看。”劉徹賜坐,對他的態度很是親切。

這可是現今給自己管著錢袋子的人!

劉徹對桑弘羊這幾年的表現頗為滿意。

桑弘羊謝恩,也沒客氣,坐下來就盯著天幕。他有直覺,這期的內容將會對他很重要。

東方朔笑道:“看後世如此多同盟會晤,早前的縱橫家去了的話肯定會很受歡迎。”

這麽多國家,這麽多場合,比春秋戰國還要更復雜,太適合縱橫家們發揮了。

劉徹頷首,表示贊同,然後又道;“卻也需要先成為一方霸主才行。”

葵丘會盟,那是因為齊國當時已經是首屈一指的強國,春秋霸主,所以才能發起這個會盟,才能制定下各種規則。

不然,換個小國家提議試試?看看有沒有人理有沒有人聽!

劉徹對後世那句“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深以為然。

當然了,現在還沒有大炮,那就是“真理只在騎兵鐵蹄所到的範圍之內”。

說起來,不知道衛青和霍去病這次出征,情況怎麽樣了?

還有張騫,不知道走到了哪裏?

大漢當然也要和西域諸國進行商貿!

劉徹不用等到這期,在之前就已經明白了過來商貿的重要性。

而張騫就像是以前的縱橫家,西域諸國就是他的舞台。

可大漢若是不能成為霸主,那他發揮的余地也就小了。

劉徹的思緒開始飄遠。

思維緊繃的還有同樣在下面坐著的董仲舒。

“士農工商”,他現在聽到這個字眼出現在天幕上他都會不自覺的打個寒顫。

又開始了,又開始了!

至於什麽獨尊儒術,現在董仲舒想都不敢想。

不過他倒是對現在還沒有發生的“鹽鐵之議”有了幾分興趣。

到底發生了什麽,才會成為轉折點?

……

【鹽鐵之議,就是討論鹽鐵到底要不要收歸國營的一場會議,會議的核心人物是霍光和桑弘羊。我們現在一提到鹽鐵專營都會覺得這是漢武帝時期桑弘羊提出來的,但實際這是管子的首創。】

【這個和他向齊桓公提出“鬼神稅”應該是同一時期。】

【畢竟,就要那麽一點谷子和小魚幹,可撐不起一個強盛的霸主國家。】

【還是得落到鹽和鐵,這兩樣天下人都離不開的大宗商品上。】

齊桓公在殿內走來走去,對管仲道:

“寡人想要按人頭收稅,你

說子民會與寡人離心離德,寡人想要收樹木和牲畜稅,你說這是伐生殺生。可如今,國庫空虛,可如何是好?”

管仲胸有成竹的道:

“君上不要擔憂,在下自有對策。”

他微微揚起頭,對齊桓公道:“唯官山海為可耳。”

齊桓公一愣:“官山海?”

海王之國,謹正鹽莢。

將山林湖泊以及其中的礦產資源都納入官營,自然可以充盈國庫。

這裏面,最關鍵的就是鹽和鐵。

管仲向齊桓公舉例:“每個人都要食鹽,十口之家就有十人食鹽,百口之家就有百人食鹽。一年下來,一個成年男人食鹽五升少半,女人食鹽三升少半,少年人食鹽二升少半。君上,您算算,如果將鹽收為官營,可以得到多大的利!”①

“鐵,亦如此。”

齊桓公的眼睛越來越亮。

【到了西漢,漢武帝愁著打匈奴沒錢,於是,他讓他很信任的臣子桑弘羊給他想辦法。】

【桑弘羊呢,本身就是商人之子,對經濟和商業比較有天賦,他自己爭氣,小小年紀就因為聰慧而聲名遠揚,從而被漢武帝他爸給選中成為了劉徹的陪讀,君臣感情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