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十)(第2/3頁)

男人也沉默了,最後點了點頭,含糊的道:“先看看,到時候再說吧。”

在河北保定市,有一個十三歲的男孩同樣面臨著因為沒錢讀書而不得不輟學的境遇。

他在床上輾轉反側,為自己即將離開學校感到痛苦。

但是,又找不到什麽辦法。畢竟,家裏剛發生了變故,他知道不是父母不願意供,是真的沒辦法了。

最後,這個叫張勝利的男孩子爬起來在昏黃的燈光下寫了一封信:

“縣長伯伯,俺爹窮,他不讓我們念書,可是我們還想念書,念出書來像你一樣,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第一天,他揣著這封信出了門,跋涉了十幾裏路之後,將這封信投遞給了縣政府的門衛室,這封信是他

寫給縣長的,他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過縣長的一些經歷。

他也不知道寫給縣長有什麽用,或者說,其實也沒指望真的會有用,只是想要傾訴一下自己心中的迷茫。

【這封信,後來輾轉到了中國青年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手裏,引出了他們的一個想法。】

【1989年的時候,在青基會的倡議下,咱們成立了希望工程,旨在建設希望小學,讓貧困地區的孩童重返校園。】

【張勝利後來順利的上了學。】

【而一張大眼睛女孩的照片火遍了全國。】

【她成為了希望工程最好的代言人。】

路小柒放出了那張著名的照片。

樸實的影像,絲毫不華麗,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

她叫蘇明娟。

和張勝利一樣,不到十歲的她差點就面臨著輟學的命運。

蘇家。

蘇母和蘇父正在吵架。

蘇母不同意讓蘇明娟繼續去讀書:“一個女孩子讀那麽多書幹嘛?反正以後都是要嫁人的!而且,咱家本來就窮,讀書那麽費錢,難不成為了讓她讀書就要掏空家底嗎?”

蘇父堅持道:“就算是掏空家底,我也要讓她去讀!”

蘇母:“還不如留在家裏,我教她做飯,以後也好找個好婆家。”

蘇父:“多讀書多認識一些字,以後出去了才不會受人欺負!”

吵了很久後,蘇母終於同意,讓她先去學校上一段時間看,成績還不錯的話就繼續讀。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攝影師走進教室時,蘇明娟正好擡頭,被拍下了這麽一張照片。

【這個女孩子後來從山區走出來,上了大學,進入到了一家銀行工作,現在好像還是副廳級的幹部。她也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從每月的工資裏拿出一部分捐給希望工程,還成立了自己的助學基金。】

【所謂薪火相傳,便是如此。】

……

只能說,藝術是相通的,情感也是相通的。

當希望工程那張大眼睛女孩的宣傳照被放大到N倍依然高清的出現在天幕上時,大家都被它吸引了。

破舊的衣服,不經修飾的臉孔,都擋不住那雙眼睛裏流露出來的怯生生卻強烈的渴望。

她似乎是在說“我要讀書”。

一些感性的婦人甚至心中一酸,就要流下淚來。

“這可憐見的……”

“女孩子也要多讀點書,這才不會被人騙。那些說女孩子不要讀書的,千萬別信!”

一位貴婦笑著對身邊的姐妹們說:“如今我算是看透了,如果什麽事情男人們爭著去幹,那絕對是好事情。讀書就是如此。”

她的姐妹們大笑起來:“你倒是促狹,不過也有幾分道理。”

在某處鄉紳的宅院內。

鄉紳的女兒忽然問他:“爹,你不是也資助了幾個秀才嗎?這算不算是希

望工程?”

鄉紳一愣,苦笑起來:“這如何能比?”

他資助秀才是為了從這些讀書人裏面挑出潛力者。

一來可以給女兒物色一下夫君人選,一來這些潛力者們若是有朝一日真能金榜題名,那就是他的人脈。日後要真有什麽事情,就好辦了。

所以,他是有所圖的。

就像是捐錢給縣裏面修廟修橋,那也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功德碑上。

可仙畫中這些捐款的人卻是無所圖的,甚為無私!

鄉紳想了一下若是這種情況,他還會不會捐款,得出的答案讓他羞愧不已。

……

【有了國家的撥款,有了社會上的眾多愛心人士,希望工程成為了這幾十年以來最著名的慈善項目。】

淩晨四點,公雞都還沒有打鳴。

整個村莊裏的小孩子就已經起來了,穿好衣服,背好書包,帶上幹糧,他們集合在一起準備去學校。

去學校是一條漫長的山路,翻山越嶺,甚至需要用繩索穿越湍急的河流。

所以,必須一起走,不然會出危險。

五點出門,一直到將近八點,才到達鎮上面的學校。

到了一天的課程結束後,又要再花費兩個多小時走回去,山路已經看不太清了,家人拿著手電筒在半路接,在黑夜中透出一點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