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六)(第2/2頁)

例也符合1:0.618的黃金分割比。

還有同樣被收藏於盧浮宮的斷臂維納斯雕像,也符合這個比例。雅典神廟、巴黎聖母院的長寬比,都和黃金分割比吻合。即使是電視機,也是16:9的長寬比看上去最給人舒適感。

還有各種攝影的構圖、各種工業產品的設計,無數經過美學考驗的物品在仙畫中閃過。【它甚至廣泛的存在於音樂之中。】

【就好比咱們華夏古時候文人雅士們愛好的古琴,就和數學裏的這一數值密切相關。】古琴聲響起。

制琴師正在細心的打磨琴身。

“我們在制琴的時候是很講究的,底板和面板的比重保持在0.618左右,其實這就是黃金分割比。

他又將弦一根根的安上去然後調音:

“我們古琴譜中有很多曲子,最高頻的音往往也在全曲23的地方,這也是黃金分割點。另外,古琴的13個徵,其實都可以通過數學的這種計算而得到,確定每個音的音高。

“當然,有經驗的師傅可能就省去了這個步驟。”

一位數學家點評道: “音樂是波,所以從本質上來講,它就是正弦函數。每一個音符的振動,就是不同的sin波,你所聽到的音樂的組成,本質上就是一堆正弦函數的組成。”①

【數學與宇宙、數學與自然、數學與科技、數學與藝術。】【數學幾乎無處不在。】

【所以,看到這裏,想必也不會再有人問,數學到底有什麽用?】

【我們普通人,當然很難成為數學家。但學習數學,有一個

非常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鍛煉思維的邏輯與理性。】

【因為數學就是完全客觀而理性的存在。】

【這一點,和需要充滿想象與主觀認定的文科是完全不同的。】【人需要感性,但人也同樣需要理性。】

東晉。

顧愷之正靠在畫室臨窗的榻上,舒舒服服的看著仙畫,旁邊還擺著他未完成的畫作。看到這裏的時候,他輕微的“咦”了一下。

數學?

倒是從來沒有想過它居然能和繪畫甚至是音樂扯上關系。

在他看來,繪畫是這世間最優美之物,好吧,音樂也算。但數學………不好意思,顧愷之一時之間只能想到家中賬房。

他不由得回憶了一遍自己的畫作,再按照仙畫給出的黃金比例套了一下,然後驚愕的瞪大了眼睛。

似乎……的確是有那麽一點點道理哎!難道,數學真的如此神奇?

竟是自己之前短視了!

不止是顧愷之,包括閻立本等在內的畫家都忍不住將自己的畫和收藏與這黃金分割比對照了一下。

有藏家拿出自己收藏的倪瓚的《疏林圖軸》,這一看還真看出了點門道。此畫中的三棵樹,所在的位置,的確是有那麽一點黃金分割的意思。

還有熱愛撫琴的名士和樂人們,也都忍不住開始研究自己手中的古琴。

數學的這些隱藏於表面之下的規律,無異於顛覆了他們的認知,尤其很多人之前對算術一道還十分的鄙薄,認為非真正讀書人所為。

但他們推崇古琴,覺得修身養性。而現在仙畫說,音樂其實就是數學?名士們一時之間竟不知該作何反應。西漢。

劉徹對身邊東方朔道: “思維的邏輯與理性,此等推斷倒是值得探究一二。”

他現在暫時還不能完全體會這個說法的深意,但卻莫名的覺得似乎有些道理。

當皇帝許久,已經知道在下決策的時候不能全憑情緒和個人喜好,而需要克制,需要有全局的考慮和籌謀。

這或許就是理性和感性之分。

數學可以鍛煉這種能力?劉徹剛剛對數學本已死心,但現在卻忽然又來了那麽一點興趣。

當然,身為帝王難免多想了一點,如果他

的臣子,未來的臣子們也能具備這樣的能力,那大漢豈不是如虎添翼?

【就好像數學家們可以提出無數的猜想,這些猜想往往很抽象。但是要證明這些猜想,通常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甚至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都只能艱難的往前邁出一小步。】

【它的證明過程無比嚴謹。】

【在數學界有一個“千年大獎問題”,這裏面就包括了七個已經被提出來但是至今依然未被解決的猜想。】

【比如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的哥德巴赫猜想。】

【著名的1+1問題。】

……

之前的題目,天幕下很多老百姓是完全聽不懂的。但這次這個問題,大部分人都聽懂了,包括老者和小孩。

有人忍不住嚷了出來: “一加一能有什麽問題?一加一當然等於二啊!”這還需要懷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