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完)(第3/4頁)

二戰爆發後,愛因斯坦、西拉德以及薩克斯幾位猶太人感到很焦慮,日常關心納粹的新聞。他們主要是擔心納粹已經得到了最新的制造核武器的科技。

這種擔心在他們看到一位自己相熟的厲害的科學家林德伯格接受了納粹勛章後達到了頂點。“他不是我們的人。”西拉德有些絕望, 絕對不能讓納粹搶先發明出原子彈。這將會毀了整個世界。

為此,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譽的愛因斯坦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了一封信。而薩克斯則負責遊說羅斯福。

最終,羅斯福回信給了愛因斯坦,認可了他關於鈾元素建議的可行性,開啟了空前規模的“曼哈頓工程。

開始全力投入到核武器的研制當中。

【不過,愛因斯坦並沒有加入到這個計劃中來。真正的原子彈以及各種核物理學上的推進,主要還是依靠其他的物理學家們。】

【當二戰接近尾聲的時候,愛因斯坦和西拉德等人又都開始反對繼續使用和研究原子彈。】

【但只能說,科學家們還是太單純了。】

【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後,又怎麽會那麽容易被關上呢?】

1945年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提出《波茨坦公告》,

督促日本盡快投降。日本拒絕接受。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

美軍作為對珍珠港事件以及後續日軍瘋狂抵抗的報復,以及為了讓日本盡快投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一顆原子彈。

蘑菇雲在日本本島升起。

在令人炫目的白色閃光過後,兩個城市立刻淪為了焦熱的火海。方圓十四平方公裏內,六萬棟房屋被摧毀。

接任羅斯福總統之位的杜魯門發表講話: “我們花了20億美元進行了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賭博並贏得勝利。

【原子彈的投放,讓日本終於決定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了《終戰詔書》。】

“日本投降了!”

消息傳回華夏國內,無數百姓們跑到大街上慶祝,喜極而泣。全國各地,一片歡騰。

【UP主身為華夏人,無法站在聖母的角度說廣島以及長崎的百姓何辜?畢竟,他們或許是無辜的,但是華夏死去的千萬人、上億人也是無辜的。】

【就以江西一個省為例,民國初年將近三千萬人口,而建國時只有1300萬!】

【一寸山河一寸血!】

無數的場景被拼接在了一起。

他們是在日軍的刺刀下死去的普通百姓,包括了男人、女人、老人、孕婦、以及小孩。是告別了家鄉父老,毅然參軍的戰士們。

是在戰場上英勇抵抗日軍,最終壯烈犧牲的烈士們。是在後方為華夏搖旗呐喊,籌措物資的愛國文人和商人們。

【但對於愛因斯坦以及參與曼哈頓工程的那些科學家來說,遙遠的東方只是出現在報紙上和新聞裏的幾句話。那裏的百姓和他們沒有什麽關系。】

【所以,他們對原子彈帶來的巨大傷亡覺得很震驚,並且開始後悔。】

西拉德寫下了短篇小說,名字就叫《我以戰犯的名義受審》。

愛因斯坦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 “當初如果知道德國其實造不出原子彈,我連一個指頭都不會動。

在晚年,他的態度更加明確: “我今生最重大的錯誤之一,是簽署了給羅斯福總統的信,建議他制造原子彈。

【這個問題的是與非,功與過,就交給後人去辯論吧。】【反正,對於咱們來說也很簡單,那就是別人有的,咱們也要有。】

天幕下。

很多人都知道後世的華豆有一段這麽的淒慘的戰爭時期,但不知道原來慘到這個程度。江西,在古代是錦繡之地,江南西道。

鼎盛之時,滿朝文武半江西。

一半的人口!”這些人想到後世自己的家鄉居然如此慘烈,牙齒都要咬碎了, “一千七百萬!一千七百萬呐!一個個,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命!

更別提還有其他地方的。

這原子彈難道不該扔嗎?有人重重的哼一聲,差點將手中的杯子捏碎。民間也大多是義憤填膺的憤憤之聲。

“就是!他們的命是命,我們的命難道就不是命?”

該!

這當然是功!怎麽會是錯!

甚至有偏激一點的,嘟囔道: “就應該多扔兩顆。”

這時候的老百姓們可不管那麽多人性和反戰反思什麽的,主打一個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的樸素情感。

帝王和朝臣們則認可最後一句話。

不錯,別人有了,我們當然也得有!不然,如何保衛自家的疆土?恐怕是會飯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

這時候再想想像之前提到的錢學森等歸國科學家,就更明白為什麽他們的地位在後世會如此崇高,會如此受到重視了。

必須崇高!必須重視!

【繼續回到愛因斯坦,他有多天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