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點石成金的秘密(六)(第2/4頁)

【朱元璋呢,對這個應該挺在意的。所以,給自己的兒孫輩們取名,他就很講究,還立下了一個規矩。】

天幕上的朱元璋特意找人給自己的二十六個兒子寫詩,每個人一首。

比如,給朱棣的詩就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①

他對朱棣道: “以後你的子孫,名字中的第二個字就從這首詩中來。第三個字,一定要以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為序。

此乃我朱家家規,不得違背。

他的二十六個兒子,每個人都收到了這樣一首詩,和這樣的一句叮囑。

朱高熾、朱瞻基、朱翊鈞,這些尚且還好。

但後面,朱家子孫們的名字變得越來越奇怪,什麽朱彌鏟、朱申鋸,簡直把能用的詞給用了個遍。

路小柒特意放了一個合集,再放大他們第三個字的偏旁。【到了後面,子孫越來越多,字都用完了怎麽辦?】

【得,那就自個兒造吧!】

【所以,這些什麽唄、鍶、鐳、鈀之類的字,都是他們自個兒造的,據說當時還有一個專門造字的部門。為了先祖遺命,也是不容易。】

【晚清時期的科學家徐壽,咱們華夏近代化學的啟蒙者,在翻譯元素周期律的時候曾經愁著不知道要怎麽翻譯這些元素的名字。】

徐壽當時是江南制造總局旗下的翻譯。

他們這一次的任務就是翻譯元素周期表。如何翻譯化學符號?

有人提議: “直接音譯吧,比如這個,”他指了指“錳”的英文, “可以翻譯為‘孟葛尼斯'

不錯,其他人指了指鋰的英文, &#

34;這個索性就翻譯為‘梨’。

徐壽都覺得有些不好。

他眉頭緊鎖: “直接音譯有些過於拗口,增加了通識難度。諸位再容我好好想想。”

有一日,他走到一家書館,隨手翻起了一本明史,結果被裏面藩王的名字給吸引住了,忍不住喃喃念了出來:

朱公錫、朱慎鐳、朱恩鈉、朱成鈷……

他越念眼睛就越亮,到最後甚至忍不住笑出來: 哈哈哈,天助我也!

明朝禦書房內的朱元璋和朱棣兩人扯了扯嘴角。

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這兩年一直在京城修書沒有走的朱楠沒有忍住,噗嗤一笑,看到朱元璋的眼刀扔過來,立刻清了清嗓子: 這字造得好啊!

總比什麽鏟啊鋸啊來得好。

他大拍馬屁: “父皇想得實在是太周到了!您看,連幾百年之後的人都能記住您的功德,而且咱們的這些子孫後輩們也能被人記住,一箭雙雕。

朱棣: ……

這馬屁朱元璋聽得還挺舒爽的,撫了撫胡子: “嗯,朕也是為了咱們朱氏這個大家族能夠生生不息。

剛說完,就想到自己那位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末代子孫,默默的把手給放下了。這五行之說,也不靠譜!

【徐壽從明朝自造的這些字中大受啟發,甚至還因此引申制定了兩條化學元素名稱翻譯的原則。】

【第一條就是按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的發音,確定漢字。第二條則是同一類的元素,再統一加上偏旁,以示區別。】

【所以我們看到金屬的偏旁都是金字邊,氣體的偏旁都是氣字頭,還有礦物的偏旁都是石字邊。】

【即使你不懂化學,但是只要認字,就能大概知道這個元素的一些屬性,是不是很神奇?】

【徐壽還據此寫了一篇《聲學在中國》的論文,發表在了國際知名的科學雜志《自然》上面,成

為了華夏第一個在外國刊物上發表文章的人。】

課堂上,學生們正在跟著老師朗誦元素周期表的口訣:

“我是氫,我最輕,火箭靠我運衛星;

我是氦,我無賴,得失電子我最菜;我是鋰,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②

【就這樣,老朱家也算是為了華夏化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他們的造字完美的嵌合到了元素周期表裏。周期表中的這118種元素,也構成了我們的整個世界。】

【為什麽要認識這些元素和它們之間的規律?】

【除了認識世界這種宏觀的原因之外,當然在於,這些元素對咱們的實際生活其實影響深重,甚至不可或缺。】

路上、地鐵上和各種場合裏的人都在玩著手機。

“手機和電腦的芯片制造,離不開矽。”

安靜的博物館裏,人們正在靜靜凝視著展示櫃中的古董。“玻璃櫃中填充了氬氣,氬氣可以防止文物氧化。”

揭開蒸籠的蓋子,白白胖胖的大饅頭散發出熱氣和香甜的味道。

“蒸饅頭的時候放一點堿,可以讓面進一步蓬松,堿的化學名稱是碳酸鈉。”醫生建議患了粗脖子病的人多吃海帶。

因為大脖子病的病因是人體內缺乏碘這種元素,而海帶中含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