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江山如此多嬌(十一)(第3/4頁)

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他很難想象這樣的災難。

還是咱們這邊好,都沒多少山,也適合種地。大家也都慶幸無比。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幸運的出生在一個風調雨順的肥沃平原上。生活在山區的人就無比的擔心。

咱們這兒不會發生這樣的泥石流吧?好像沒聽說過。

有一戶村莊,卻集體變了臉色:“裏正!咱們這兒好像就是這樣扇形的山麓!”

他們是百年前逃難到這裏的,見這邊還不錯就索性安了家,因此也不知道這裏到底有沒有發生過泥石流。

不過,的確有一些地形蠻像的。那怎麽辦?大家陷入到了惶恐之中。

在他的安撫下,大家這才逐漸的平靜下來。

裏正的眼神略過後面的山,帶著些憂愁,心裏卻已經想出了好幾個主意。

得讓村民們多種樹,然後把占了溝道的一些房子給清出來,再有就是讓人在雨天巡邏示警。這樣的話,應該能好一些吧。

【比泥石流更可怕的,當然是地震!】

東漢,太史觀星台的大殿中。

一座青銅制成的儀器放在中央,上面盤踞了八條雕琢精致的龍,分別對應著八個方位。有小內侍坐在旁邊密切關注著這儀器的動向。

不過,它一般都是安靜的,因此小內侍也難免有些昏昏欲睡。

但這時候,一個清脆的聲音讓他清醒了過來,定睛一看,卻是其中一條龍口中含著的銅球掉了下來,掉在了下面的蟾蜍嘴中。

小內侍睜大了眼睛,慌忙爬了起來,朝外沖出去。

得到消息的太史令張衡迅速通報皇帝: “陛下,西北方向恐有地動發生。”

群臣驚異:可此刻風平浪靜,毫無地動跡象,太史令怕是看錯了吧?

包括皇帝在內,都不相信張衡。

但幾天過後,快馬駛入洛陽: 報——!隴西於三日前發生地動!

皇帝這才相信了張衡的地動儀是真的有用: “隴西距此有將近千裏,卿之地動儀果然乃神器也!

【剛剛出現的就是東漢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據說,哪個方位發生地震,相對應的龍口中含著的珠子就會掉到下方的蟾蜍嘴裏。】

【這聽上去就挺玄妙的。】

【可惜他的這個地動儀實物並沒有留存下來,只是從一些史料典籍中有相關的記錄。現代科學家們仿照著描述做了一個,但並沒有發現有什麽報告地震的作用。】

【於是,地動儀後來就從教科書上移出去了。】

【張衡的地動儀,到底是什麽樣,到底有沒有用,也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謎。】

【可以確定的是,他之所以發明出這個東西,正是因為東漢那時候地震很多,從公元107年到公元125年,十八年裏幾乎年年有地震。】

原本站在地面的人都紛紛跌倒在地,地面開出巨大的裂縫。木建的房屋全部倒塌。

有人淒厲大喊: 地龍翻身了!大家趕緊逃啊!

旁白聲響起:

“永寧元年,郡國二十三地震。建光元年九月己醜,郡國三十五地震,或地坼裂,壞城郭室屋,壓殺人。”①

【想想,能波及到二三十個郡國的地震,那得嚴重到什麽程度!】

【後來的地理學家們有研究,表明那一段時期應該是華夏歷史上地殼運動最為劇烈的時期之一。】

東漢。

鄧綏正在和一些重臣在一同觀看仙畫,其中就有張衡。

哀家怎麽沒有見過這地動儀?她問。

張衡連忙道: 太後,這應該是微臣之後所為。”這句話講起來實在有些別扭, 微臣現在只是有這個想法,但究竟如何做還沒有想清楚。

鄧綏頷首: 你盡快做出來,若是真有用,必有重賞。

她的眼中閃過愁緒。

沒想到接下來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地震!

她對重臣們說道: “眾卿家,這些地震雖都是後續發生的事情,但咱們也必須商量出一個賑災的章程來。日後可以直接照著章程做事,有例可循,就能節省很多功夫。

群臣們躬身: “太後聖明!”

仙畫一出,他們再也不嘰歪鄧綏是女子、後宮不得幹政之類的話題了,服從性一下子高了很多。鄧綏極為滿意。

只有張衡還在擰眉思索,為什麽會發生地震?

【地震到底是怎麽形成的呢?】路小柒放了一段地震成因的小動畫。

“地球分為六大板塊,歐亞、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極洲。”

這六個板塊都都漂浮在具有流動性的地幔軟流層之上,隨著地球的自轉與公轉,軟流層會發生輕微的運動,那六個板塊自然也會相應的產生運動。

這也可以解釋大陸的成因。

幾大板塊不斷地漂移、碰撞。

當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發生碰

撞擠壓時,地面隆起,就形成了如同高聳屏障一般的喜馬拉雅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