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完)(第2/4頁)

所有的天文台,包括我國的紫金山天文台以及所有的太空望遠鏡都對準了木星,觀測這一時刻。五天多的時間裏,二十多顆彗星碎片接連砸向木星,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爆炸的能量。即使在地球上用普通的天文望遠鏡觀看,都能看到蘑菇狀的煙雲。

每隔二十分鐘就能看到一次。

最壯觀的時候,撞擊形成的火球焰舌躥上了兩千公裏的高度,彌漫開的煙雲有三個地球那麽大。後來,科學家們觀測,最大一個隕石坑直徑達到三萬公裏,而地球的直徑只有一萬兩千多公裏。【所以,只有大力發展航天,計算出這些小行星和隕石的軌跡,才能更好的保護地球。】

【根據NASA給出的應對方案,現在人類應該可以做到在太空中發射武器,或者是利用引力改變一些撞向地球的小隕石和行星的軌跡。】

【總算不用擔心忽然有一天睡著的時候,世界末日爆發了。】【另外,尋找另一個地球同樣也是太空探索的一項重要任務。】

【星際移民雖然很遙遠,但地球的能源逐漸枯竭卻是現實。既然現在有能力,那就要為下一代、下下一代先開啟探索之路。】

【現在太空中有著高精度的太空望遠鏡正在工作,尋找著宇宙的邊界,也尋找著我們的同類,和人類文明的下一個家園。】

正在太空中巡遊的太空望遠鏡是真正的科技巔峰之作。它們搭載在衛星上,但對準的不是地球,而是地球之外、宇宙之中的各大星系。

它們記錄了無數的精彩瞬間,包括恒星的誕生、暗星雲與如同幽靈一般遊蕩的白色星雲、巨型的黑洞等等。

尋找“下一個地球”也是它們的使命之一。

天幕下,百姓們看得一驚一乍的。可比現代人看科幻大片有

代入感得多。

這要是撞向咱們,那就得和那恐龍一樣全滅了吧?

有人搖搖頭: “您沒瞧著說那砸出來的坑比地球都還大啊,我估計真要撞過來,地球都得沒。”之前的那些武器什麽的,和這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宇宙級的災難就是這樣震撼。

這木星是顆好星。最終,千言萬語化為一句樸素的誇獎。有人在旁人的指引下看到了天幕旁邊正閃亮著的木星: 就是這顆。

沒想到,木星對咱們居然這麽重要。

“正月初五拜太歲,拜的也就是它!”

原來如此。那我今年正月可得準備點好東西給它拜拜。

雖然普及科學了,但該拜的還是得拜。

唐朝。

李淳風拿出自己的羅盤。

是的,他不僅是天文學家,還是一名占星師。

木星在這時候被稱為歲星,太歲的歲,主管吉兇。一般被認為是兇星。但李淳風現在聽來,卻覺得木星應該是個福星啊。

地球可離不開它!

李淳風決定改一改。

北宋。

歐陽修和梅堯臣終於不再討論史觀了,他們為仙畫所描摹出來的宇宙而感到目眩神迷,並且開始爭論,宇宙中是否還有星球存在著人類,存在著文明。

歐陽修覺得肯定有:“億萬顆星球,如同砂礫,怎麽可能沒有人類?如果沒有..聖前,你覺得一整片森林裏只存在一只鳥,意味著什麽?

梅堯臣細想,不由得臉色大變,吸了口涼氣。

歐陽修替他說出了心中所想: 意味著這只鳥可能是被人為放進去的,森林只是牢籠而已。

【就算是不聊這麽多遙遠的事情,就聊近處,太空中就存在著許許多多現在就可以利用上的稀缺資源。】

【比如太陽能。】

【既然水力發電和火力發電都受困於地球上的有限資源,而且還可能破壞環境。科學家們就把目光轉移到了太空。在哪裏,充斥著幾乎無限的太陽能。我們是不是可以建造一個太空發電站?】

在幾個月前的召開的華夏航天大會上就傳出了最新消息。咱們的太空發電站已經在計劃中,長遠目標是建成十億瓦量級發電裝機容量。】

“我國預計在2035年左右建造完成首個人類太空發電站。目前,在重慶的模擬太空發電站實驗室運行良好。

鏡頭轉到運行在太空中的衛星和空間站。

它們都攜帶有銀色閃光的太陽能發電板,隨時收集宇宙中的太陽能轉化為自身的能源。

【不止是我們,歐洲和漂亮國也瞅準了這一項。】

【但我們的技術更先進。】【還有各種讓人垂涎的礦物資源。】

【就拿離咱們最近的月球舉例,月球上有著豐富的各種元素。月壤中還富含地球上稀缺的氦-3元素。這東西每噸賣30億美金,而且還有市無價。】

【它是核聚變的重要元素。說不定日後解決人類的能源危機就要靠它。】月球上,安靜無風。

甚至連顏色都只有黑白,看上去一片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