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盤點十大名醫,長壽的秘訣(三)(第4/4頁)

· …

【而且,除了留下的諸多現在還在用的藥方之外,這本書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它開啟並指導了中醫辯證治療的思想基礎。】

【up主不是學醫的,但是也經常會聽到到中醫“辯證一下”這樣的說法。不是特別懂,了解了一下大概意思是指醫生們通過望聞問切的手法以及表現出來的一些症狀和病理反應,來確定這個病的本質,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不能單純的頭痛治頭,腳痛醫腳。】

【這就是為什麽,有一個說法叫中醫治本。】【而張仲景可以說是這一診療方法的祖師爺!】

【張仲景在寫完了《傷寒雜病論》沒幾年之後就死了。最可惜的是,他的《傷寒雜病論》在他死後就失傳了,現在流傳下來的是他的弟

子王叔和根據自己看過的內容和殘本整理出來的《傷寒

論》!】

【宋代的時候,發現了《傷寒雜病論》中另外一部分內容,於是整理出了《金匱要略》。這兩本書經歷了幾千年的時光,到現在都還是中醫學院的必學教材之一!】

張仲景原本在聽聞自己上榜之後還是有一些欣喜的。

誰會不得意呢?

但在聽了仙畫討論這麽久的建安大瘟疫之後,他的全部心神已經放在了如今的疫病上。聽到後世女子對自己這麽高的評價之後,也只是微微的扯了扯嘴角。

他的徒弟們憂心不已,仙畫說師父寫完《傷寒雜病論》沒幾年就去世了,而現在,這本書已經快要寫完了。

張仲景安慰他們: 生死有命,為師在亂世之中能夠活到耳順之年已經足夠了。

他對自己的生死看得很淡,但是心裏默默打算一定要把《傷寒雜病論》給好好的譽寫幾份,再讓自己的徒弟們都抄幾份,可別再失傳了!

【關於張仲景葬在哪裏還有個傳說小故事,據說長沙的百姓想讓他葬在長沙,而南陽的百姓想讓他葬在家鄉。】③

病床之上的老年張仲景聲音有些虛弱:

“吃過長沙水,不忘長沙父老情;生於南陽地,不忘家鄉養育恩。我死以後,你們就擡著我的棺材從南陽往長沙走,靈繩在什麽地方斷了,就把我埋葬在哪裏好了。”④

他死後,族人和鄉人們根據他的遺願,擡棺從南陽往長沙走。

一路之上,百姓都戴上了白色的袖章前來相送。

當行喪的隊伍走到南陽城外,白河旁邊,卻看到不知道是誰搭了義棚正在煮著嬌耳祛寒湯。有人高聲喊道: 以此湯為張神醫送行!

為張神醫送行!

百姓齊聲喊道。

扛著棺材的麻繩忽然就應聲而斷,棺材落在了地上。

【於是,張仲景就葬在了他給貧苦百姓們發放餃子和祛寒湯的地方。後人在他的墓地旁又建了“醫聖祠”,歷朝歷代都會修葺。】

【斯人已逝幾千年,但他的醫術和理論卻依然還活躍在當世,依然還在恩澤世人!

】【張仲景,醫聖之名,十大名醫之二,實至名歸!】

【剛才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丟失,但好歹也被後人給復刻了出來,另一個和他同期的建安神醫”,運氣可就沒那麽好了。】

【他的《青囊書》在許昌的監獄裏被他自己一把火給燒掉了,從此華夏醫學史上少了一本經典巨作。】

【這就是華佗!】

穿著錦衣的梟雄躺在椅子上,忍受著腦袋裏傳來的一陣陣痛楚。而青衣老者正在為其針灸。

青衣老者收起金針:大王現在感覺如何?

梟雄的臉色平靜了不少: “先生果然醫術高明,孤如今好多了。只是這頭痛時不時就來一次,不知可否能根治?

青衣老者道: 大王頭痛是患風而起,病根在頭顱之中,只服湯藥是無效的,須得取出腦中的風涎,方可根治。

錦衣梟雄奇道: 這風涎在腦中,又如何取出?

青衣老者從自己隨身帶著的布袋子中先取出幾貼藥劑,然後又取出了一把被磨得鋥亮的斧頭:“先飲下麻沸湯,再用利斧砍開頭顱,自可取出腦中風涎。”⑤

·

在許昌的曹操沉默了:....

剛被關進了許昌監獄的華佗也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