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畝產千斤的秘密(二)

可惜,畫面變幻得太快,還不等天下人看清楚,就已經劃過去了。

劉邦繼續躺了下來。

蕭何問他:怎麽?對農桑之事開始感興趣了?

劉邦嘆口氣:“我在外行走之時,見過太多人間慘狀,農人苦啊。若是畝產真的能增加,絕對是造福萬民的大功德!”

蕭何也嘆口氣。

然後又覺得自己沒看錯人,劉季這人有的時候雖然混不吝,但他心中卻裝有大丘壑,以後肯定大有作為!

漢武朝的孫小羊卻失望不已。

他什麽也沒能記下來。

他哥哥孫大牛安慰他:“別難過,仙人的法子哪能讓你就那麽簡單的學會?哎,你也別想太多,大不了就還像現在這樣種田,日子總能過得下去。”

孫小羊張嘴想要反駁大哥,但卻又不知道要說什麽好。

難道真的是自己被後世之人顯示出來的景象所誘惑了,生出了不該有的貪婪嗎?

就應該認命,辛勤的耕作著家裏這八十畝地,不得歇息,產出那麽一點點糧食,甚至偶爾還要餓著肚子?

孫小羊陷入到了迷茫之中。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蘊含著樸素的真理。】

【在原始社會的時候,人們用石頭制造工具,因此也被稱之為石器時代;而到了夏商周時期,已經出現用青銅制造的農具,比如未耜。耒耜的模樣有點像是青銅鏟,而未字應該就是從它的形態演變而來。這是古代旱期最重要也最基礎的耕地工具。當然了,青銅昂貴,那時候大部分的工具應該還只是石頭以及貝殼來制造的。】

天幕上出現了一些簡陋的用石頭制成的石器,完全想象不出原始社會的人用這樣的工具如何能開荒種地。

一定艱辛非常。

然後是青銅器,上面還有著斑斑的銹跡。

耒耜的確長得和“耒”字非常像。

農人們看了咖責稱奇:原來耒字是這樣寫,我也學會一個字了,嘿嘿。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鐵制的農具,包括鐵制的V字型鐵犁頭、鐵插等等。鐵制農具的出現讓農業生產力有了質的飛躍。這些東西也一直延續到了秦

朝和漢朝。】

扶蘇著向展示出來的鐵制農具,有些驚訝:大秦的確是用這些農具。

他也是去視察過農桑的人,對農具並不陌生。

後世連大秦用什麽農具都知道,真是神奇。像他就不知原來在更古老的朝代,人們還是用石頭來做農具。

石頭並不鋒利,用起來肯定很不順手。

但贏政卻對石器有印象。

在他的小時候,六國貴族的農莊裏多用鐵插,而民間百姓大多還用的是石器,比如石插,蚌刀,一直到了他登基為秦王的那幾年,鐵插等物件才逐漸的在民間監行。他還規定了鐵插的統一尺寸,更方便營造。

只是,鐵這東西雖比石頭和蚌殼鋒利,卻又比不上青銅,所以作為農具尚可,軍中武器卻依然大多還是青銅制成。

他也曾經讓冶鐵工坊用鐵晶打造過刀劍,但要把鐵刀鐵劍打造得像是青銅這樣的鋒銳和堅硬的話,投入的成本比青銅還要更多,於是也就作罷了。

贏政皺眉,聽仙畫如此說,後世仿佛對鐵頗為推崇,上一期也特意提到了海外的鐵礦。

而青銅往往只作為古物出現,難道後世已經全部換成鐵器?

他們是怎麽冶煉的呢?是否掌握了什麽秘法?

【一直到了西漢的漢武帝時期,華夏的農具迎來了一次新的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改革。】

【我們先來說說漢武帝,漢武帝是一個很復雜的皇帝。】

最近劉徹的心情一直都很好,很少發脾氣也很少冷臉,讓朝臣們和後宮女子都覺得訝異。

大家也都知道是為什麽———

上一期,後世女子說過陛下真的將匈奴驅逐出了漠北,還送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聽聽,多麽的豪情萬丈!

劉徹心裏美滋滋。雖然那路小柒沒用千古一帝來形容朕,但明顯後世對自己的功績是認可的。

因此,本期仙畫的時候,他邀請了自己寵信的眾臣前來一起觀看,分享快樂。而且,說不定仙畫還能再透露一點後事,再誇他兩句呢?

果然,又提到了他。

嗯,農具改革……劉徹心裏尋思了一下,自己這兒有什麽新的農具出現了嗎?

像沒印象。

剛想問一下相關的大臣,就聽到了路小柒的那句評價。

復雜的皇帝……

他心裏忽然就咯噔了一聲。這個詞語雖然也不算是貶義,但放在這裏聽上去總是有點怪怪的。

【他喜歡軍事,畢生心願是驅逐匈奴,而且他也做到了這一點,他的朝代從未有過和親之舉,大漢的疆土前所未有的廣闊,異族不敢來犯,建立了大漢民族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從此華夏的主體民族就以“漢人”自稱,功績卓著。但從另一方面講,生活在漢武帝時期的百姓們卻又都很慘,為了支持他一次又一次的用兵,負擔了比之前都要重得多的賦稅。他在位五十四年,有四十多年都在對外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