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後續(第2/3頁)

言下之意,陛下你需要盡快搶過對仙畫的解釋權,不然就會有邪魔外道要出來了。

嬴政坐在高高的殿上,帝冕上的玉藻垂下,讓人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覺得高遠威嚴,帝王的威儀更甚。

他頷首:“著大巫祝帶人前往各郡,祭祀於天,向百姓解釋。”

他一頓,又道:“讓各郡守照著仙畫中的章程,在城門口掛上告示,讓小吏看守,對鄉人解釋。日後若有詔令,照此執行!”

沒有紙做的,可以用木板來做。

“偌!”

嬴政又朝殿中扔下一句:“朕決意巡視東南各郡,並前往東海之濱,於泰山封禪。”

這個決定就像是小石子激起千重浪,眾臣議論紛紛。

有人反對:“陛下,您去年才出巡隴西、北地二郡,舟車勞頓,不若在鹹陽休息兩年,再行出巡一事。”

他其實還想說勞民傷財,但最終沒說出口。

“然也。且泰山封禪一事關系重大,此時決定,有些過於倉促。”

但也有李斯等人,極力支持:“爾等短視之極!此時正是陛下泰山封禪的好時機!恰逢仙畫出世,正好趁泰山封禪,祭祀天地,祭祀祖先,將仙畫乃天佑大秦一事昭告天下!”

“陛下,此事宜急不宜遲,還請盡快下令準備!”

秦始皇面無表情的看著自己的臣子們爭吵。

他是因為仙畫才想去泰山封禪的嗎?當然不是!

泰山封禪從炎黃兩帝時期就有,敬告天地,彰顯自身偉績。齊桓公時期想去泰山封禪,被管仲勸阻,認為齊桓公功績還不夠大。足見,泰山封禪對於帝王來說的意義。

嬴政覺得自己一統天下,九五之尊,夠格去泰山做這件事情了。只是,他雖然一言九鼎,但如果朝臣都反對,也是需要重新再考慮一下的。

仙畫就是個很好的契機。

朝臣們唇槍舌劍,最後支持的一方以壓倒性的優勢取得了勝利。

“恭請陛下泰山封禪,以告天下!”

嬴政一錘定音:“準!”

......

漢朝。

未央宮內的氛圍雖然嚴肅,卻比鹹陽宮要好上許多。

正巧是宴會,殿內還漂浮著熏香以及食物的香氣,漢武帝命跳舞和奏樂的伶人退下,眾臣回到自己的位置,該吃的繼續吃,邊吃邊議。

像極了現代人看了電影後找家飯館邊吃邊討論劇情的場面。

漢武帝靠在位置上,動作毫不拘束,卻依然帶著威嚴,“眾卿家從這仙畫中可有看出來什麽?”

最先出來的卻是太常令。

太常令今天處於一個接近瘋狂的狀態,腦海中的信息簡直爆炸式的增長,剛剛已經梳理了一遍,此時聲音嘶啞得不行:

“陛下,這後世女子所透露出來的信息可了不得。已知,後世用的是一種新的紀年法,而且天圓地方學說被推翻,‘渾天’一說得到了證實!”太常令說到這裏簡直要潸然淚下,他就是歷史上“渾天說”的第一位提出者,落下閎!

落下閎道:“微臣正在創制一部新的歷法,這仙畫中的信息給了微臣很大的提示。或許,臣的歷法可以提前出世。”

歷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物。聽上去似乎縹緲之極,但如果沒有歷法,就沒有時間概念,也沒有節氣一說,無法指導農桑稼穡。農民們只是模糊的根據自己過往的經驗來決定什麽時候種植什麽時候收割,完全不靠譜。

劉徹大喜,撫掌道:“若歷法可成,你居功至偉!”

落下閎也很興奮,又道:“臣還記下了後世女子提到過的朝代。我朝過後,是東漢,後續還有晉、隋唐、宋、明等朝代。”

殿中之人都開始竊竊私語。

劉徹知道之後漢朝還會出現個東漢,自己的年代大致被稱為西漢。不過麽,聽上去,這大漢天下似乎還挺持久,因此他和殿中的朝臣們對此都不是特別的激動。反倒是哀嘆這仙畫透露的與本朝相關的信息實在是太少。

他心中一動,落下閎提到這事兒讓他想到了什麽。

於是,劉徹嘆了一聲:“落下閎,你剛剛說大漢後續的朝代,隋唐、宋、明,朕觀仙畫,其市井與文化之昌盛,皆在我大漢之上呐!”

他一副痛心疾首狀。

朝臣面面相覷,紛紛起身:“陛下何出此言?既為後世,自有其進步之處。我大漢比之前朝,卻也是先進不少。”

有人已經在揣測皇帝這模樣是在演一出什麽戲的時候,主父偃站了出來,躬身到底,高聲道:

“陛下!臣覺得這與後世朝廷皆行科舉之制,大力選拔人才、民間文風興盛有關!此制,臣覺得我朝可以效仿!”

一時之間,無數或恍然或痛恨或佩服的目光向他投了過去。

--------------------

大家有想看的內容可以在評論區裏提一下哈,我看看可不可以加到後續的視頻裏面。反正是侃大山嘛,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