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3/3頁)

--------------------

1. *號來自於《怛羅斯之戰——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世紀對決》。波斯是現在的伊朗地區,而大食是阿拉伯帝國。阿拉伯進攻波斯,波斯前來大唐求援,記錄在《唐書·大食傳》,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可能覺得大食離得太遠了,加上他已經是暮年,所以沒有理會。這場戰役持續了好幾年,後來波斯王戰亡,王子卑路斯向中國告難,唐高宗又以遠不可師謝譴。

當時阿拉伯帝國和大唐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帝國。阿拉伯代表的也是整個□□世界,他們想將□□覆蓋整個東方,好在怛羅斯之戰讓他們止步帕米爾高原。

但中亞卻落入了□□之手。

如果怛羅斯之戰的結果發生改變,世界歷史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如果當時唐太宗支援了波斯,或許改變會來得更早。

2. 高仙芝是高句驪人,高句麗和現在的偷國沒關系!大唐很多高句驪將領,驍勇善戰。武則天時期,高仙芝年紀應該還不大,估計十幾歲吧。

3.“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是將領陳湯在請戰奏章中寫的。

4. 宋徽宗只適合做個藝術家,書畫一絕。但皇帝做得實在是......不說也罷,歷史之恥。你說崇禎雖然沒守住大明江山,但好歹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宋徽宗和宋欽宗,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