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王氏燒雞(第2/7頁)

徐松的師兄叫向明,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他沒在寧波,而是在北方一個小鄉鎮。

徐松的家本來就在寧波,所以他才會回來,兩人當初跟著師傅學藝,師傅就是那個小鄉鎮的人。學成之後,師傅讓他們兩個都離開了,他回來後,自己開了個燒雞店,而他的師兄在師傅仙去之後,又返回了小鎮,繼承了師傅的燒雞店,繼續經營著。

那個燒雞店的生意,並沒有徐松這邊好,甚至是大不如,所以向明回去並不是覬覦師傅的遺產,純粹是為了繼承師傅的手藝,不讓這門手藝斷掉。

徐松之所以說他做的已經不是純粹的王氏燒雞,是因為他選用的食材和王氏燒雞不同,最主要的食材都不同了,自然也就不是純粹的王氏燒雞。

真正的王氏燒雞,用的是一種叫盧采雞的品種,這種雞喂養起來很難,而且需要人精心伺候,還不能使用傳統飼料,必須天然散養,否則有可能改變雞的品質,影響雞肉的肉感。

盧采雞特殊的養殖條件,注定它的價格不會低。

普通的飼養雞,也就是七八塊一斤,好點的散養雞,十幾塊一斤,再好一點的,也不過二十來塊錢一斤,而盧采雞的養殖成本,就高達四五十一斤。

這只是養殖成本,做出燒雞來,沒有八十一斤都是賠錢,這麽高的價格,哪怕是味道好一些,買的人也有限。

不過好在盧采雞的養殖數量也不是太多,就這樣一個養,一個賣,盧采雞被維持了下來。

養盧采雞的人,是徐松他們師傅的一個好友,盧采雞用普通的方法去處理,味道是不錯,但好的有限。沒有好的廚藝,普通人去做的話,比平時的一二十塊的散養雞好不了多少,這樣一來,就沒人願意買價格貴好幾倍的盧采雞,只有有一定廚藝的人,才能將其變成真正的美味。

當初師傅臨終前希望他們師兄弟兩人有一人能回去繼承這門手藝,最終回去的是向明。

之所以如此,就是讓盧采雞能夠繼續養下去,王氏燒雞一直能流傳下去。

那會徐松剛有了孩子,不想回去,最終是他師兄回到了小鎮,繼續經營著王氏燒雞。

“你師兄在哪?”

聽完徐松的描述,古爭輕聲問了句,徐松所說的故事已經吸引了他,零售價高達八十一斤的燒雞,古爭還真的沒有見過。

不過他所說的盧采雞,讓古爭很有興趣,不知道這特殊方法養殖出來的盧采雞,有沒有達到次等的品質,如果到了次等品質,還真有可能幫他在完成三分之一的考驗。

“栗城火店鎮!”

徐松快速的說著,說完繼續說道:“古大師,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您能幫我師兄好好宣傳宣傳,雖然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他那裏的生意真的很一般!”

“行,如果真有你說的那麽好,我一定會幫他宣傳!”

古爭直接答應,味道好的美食就應該去推廣宣傳,那些有名氣的西小吃,百年老字號,不就是因為味道好,被人所推崇,宣傳,最終積累下來揚名的嗎。

一個好吃的東西,給他時間積累,一定可以成名。

寧波之行再次失望,不過總算又得到了一個新的線索,對古爭的到來徐松很是開心,本要請古爭吃飯,只是古爭有了新線索,想早點過去,便拒絕了。

回申城休息一天,古爭再次出發,這次沒坐火車,而是高鐵。

栗城距離申城有七百多公裏,包車去就不劃算了,時間太久,開車都要七八個小時的時間,高鐵只要兩個多小時,節省時間,古爭最後做的高鐵。

火店鎮屬於栗城,但和永城搭邊,在永城站下車,十幾裏的路就到了徐松所說的地方,路線是徐松給他指明的,並且提前告訴了他的師兄,讓他師兄去接古爭。

“古爭,古大師?”

古爭剛從高鐵站出來,一個五十來歲樣子的男子就走了過來,上下打量了古爭之後,才輕聲問了句。

“我是古爭!”

古爭伸出手,男子和他握了握,並沒有多說什麽,帶著古爭來到一輛面包車前,這輛面包車很舊,看起來就有了不少的年頭。

接古爭的就是徐松的師兄向明,但司機不是他,而是他的兒子。

王氏燒雞位於火店鎮的中央,火店鎮一個典型的北方小鎮,十字主街加上幾條輔街組成,王氏燒雞的店鋪就位於十字主街的一端,位置很不錯,房子是徐松他們師傅留下來的,他們師傅一生沒有娶妻生子,只有他們兩個徒弟,徐松放棄了,不願意再回到這地方,向明繼承了這一切。

門臉不大,裏面還有桌椅,古爭到的時候是中午十一點,接近飯點,這個時間很多飯店都開始上人了,好點的飯店這會都已經很多人,像古爭那樣火爆的飯店,十一點已經坐滿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