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欣欣向榮的紅星公社(第2/3頁)

“我早就調回來了。”

黃華德嘿嘿一笑,“我到那邊去插隊,當地非常的缺乏醫療技術人員,所以最終我被送到州蘭城當了委培生……結果回到西林之後,人家早就從滬市調來一大批醫學生。”

“由於沒地方安排我的工作,最終我申請回到原籍……喏,現在當了一個實習醫生。”

當年黃華德家,也差點被搞得家破人亡。

最終還是羅旋看在黃醫生,他醫德醫風好、又還冒著天大的風險,幫著自己救了陳曉端地母親。

讓她得以脫離危險,最終在小老君山裏安享晚年。

所以羅旋當年回報黃醫生,讓他拿著“黃氏堆肥法”去立功,從而保全了他中心衛生院院長的職位。

眼前這個黃華德,是一位非常有感恩之心的人,當年羅旋是如何出手幫他們家渡過難關的?

黃華德記得一清二楚心。

所以他一見到羅旋就倍感親切,“您想見見我爸?他在辦公室裏,走,我帶您去找他。”

現在的中心衛生院占地很廣,各種功能不同的大樓很多。

在黃華德的引領下,幾經周折之後,終於才在衛生院的辦公樓裏找到了黃院長。

“羅旋?”

黃院長顯然有點意外,“你怎麽回來了?”

“就是想回來看看,沒啥別的意思。”

羅旋笑道,“黃院長,現在你管理的這所醫院門庭若市,你說我是該恭喜你呢,還是該罵你?”

黃院長哈哈大笑,“寧願櫃上藥生塵,但願世間人無恙……身為一位醫者,誰又願意塵世間有那麽多的疾病呢?”

“可問題是,病患永遠都存在,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黃院長招呼羅旋坐下,“話又說回來,我們中心衛生院能有今天這樣的規模,恐怕和你的暗中幫助,是分不開的。”

羅旋叫屈,“哪有的事!這些年我不是在南方邊陲插隊、就是去塞外吃灰……中心衛生院幾經擴容,這關我什麽事?”

黃院長擺擺手,“在公社的擴大會議上,公社主任廖先明,和公社幹部、以及各大單位負責人共同商議。

最終確定了紅星公社今後10年的優先發展方向:

一,大力發展農業,種植業,養殖業,穩定廣大的農村地區,夯實群眾們的物質基礎。

二,發展工業,依托“巴蜀省東方紡織機械廠”開設在紅星公社這個便利條件,開辦眾多的小型配套企業,專門給這家大廠供貨。

第三條,是大力發展公路建設事業。”

黃院長笑道,“而第四條,發展教育;第五條,大力發展醫療事業。

這兩個發展方向,公社全體幹部都沒有明說,但大家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

“羅旋你倒是給我交個底。”

黃院長湊近羅旋問,“這些年,公社裏每年都撥出那麽多的巨資,用來擴建學校、擴建中心衛生院、購買各種先進的醫療設備……這些是不是你,一直在暗中慫恿公社廖主任幹的?”

羅旋不說話,只是低頭吹茶沫,給黃院長來了個死不認賬。

有些東西只能幹,不能說。

有些產業其實挺招人恨的……但後世的發展方向就是那樣,誰有辦法改變?

反正羅旋只知道一個道理:人聚財聚。

要想讓一個地方的經濟活躍起來,就必須要把人留住。

而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就業、交通、醫療、教育,以及充足的物資供應和便捷的周邊服務。

只要有一所好學校在紅星公社,一般來說,就不愁聚集不了那些望子成龍的父母。

而要想讓他們住的長久,住的安穩,必然就離不開發展各種產業,好給他們提供賺錢的崗位。

所以紅星公社的發展規劃當中,大力發展依托機械廠的配套企業,就成了重中之重。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解決當地的新增勞動力就業問題,而且還能給當地的財政,增加一筆巨大的穩定收入。

有錢好辦事。

於是就有了後面幾個重點發展方向:大力投資醫療、教育事業。

有了好醫院、好的學校,何愁在紅星街道上,聚集不起來大量的人群?

人多了,商機必然就多。

這樣一來,就能帶動當地的食品小作坊、生活用品小廠,以及相關的零售行業。

那些專職的養殖生產隊、種植生產隊,它們生產出來的商品,也能就地消化。

這是一種良性循環,衣食住行包括醫療教育,緊密相連、環環相扣。

而且缺一不可。

其實在這個時期,生產隊的社員們看病,不是說不要錢。

而是他們即便身無分文,也是可以到中心醫院去掛賬治療的。

最後會有那位社員、他所在的生產大隊,派人前來和醫院進行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