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種思路幹工程

黃土高坡上的塬,是寬廣豪邁的。

這裏的溝壑,是荒涼粗獷的。

到了冬天,黃土高坡上的溝溝壑壑都是一片沉寂。只有無數大大小小的的冰掛吊在懸崖上,蔚為壯觀。

在背陰一點的溝壑裏,有些地方的積雪,很深。

有些時候生產隊的羊倌趕著羊群,一不小心掉到這種積雪裏去了的話,是很難將它扒拉出來的。

而到了開春的時候,冰掛和積雪融化。從一開始的娟娟細流、最終匯聚成奔湧而下的山洪。

咆哮著,奔騰著,肆意的沖向向無定河。

如同塞北執拗的漢子,九頭牛也拉不住。這些裹雜著大量的石塊、枯枝敗葉的滾滾黃湯。

裏面一碗水裏,就有半碗黃沙。

山洪帶走的,不僅僅是黃土高原上、最為肥沃的表層土壤。

而且如此珍貴的水,就那麽白白流失,所以洪水也帶走了莊戶人家,對於豐收的極度渴望。

羅旋就是打算在“V”字型的溝壑中,構築一道土壩。

以便將這些珍貴的、攜帶著大量肥沃土壤的洪水,給攔截在溝壑之中。

以便將它儲存起來,作為以後灌溉農田的水源。

與此同時,

隨著“V”型土壩裏面的泥沙,堆積的越來越多,最終這種微型土壩,慢慢會形成一種“甘”字型的淤積地面。

從而創造出更多新耕地。

這種耕地,它是由塬上的黃沙淤積而成,所以它會更肥沃、含水量也更大。

以羅旋的估計:這種淤積地裏的糧食畝產量,將會比塬上那種、靠天吃飯的坡地畝產量,高出足足5——7倍!

是河畔那些、所謂的“川地”糧食畝產量的兩倍以上。

這倒不是自己突發奇想,一拍腦袋、想當然的來了這麽一出。

是因為這種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方法,在後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而且經過了2,30年的實踐證明之後,才總結出來的真實數據。

李會計、生產隊長竇建德,還有民兵隊長、婦女組長陪同羅旋站在高高的塬上。

眾人看著溝壑底部、那些正在忙碌著的社員們。

大家夥兒看著這熱火朝天的場面,一方面感覺到信心百倍、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希望。

可另一方面,

迫在眉睫的糧食缺口,又讓大家的心情,頓時變得沉重起來……

竇建德問,“羅旋同志啊,我們生產隊所有的溝壑加起來,不說有100條吧,起碼也有6,70道溝。”

“你每天給社員發1斤半糧食、管兩頓飯。”

竇建德很是焦慮,“這個法子好倒是好,既解決了社員們日常的口糧問題。

同時也給集體賬目上,節約了寶貴的現金。可是每天260來號男男女女,在工地上幹活。

額滴天噠噠呀!

天天需要近800斤左右的糧食支出……這恐怕難以為續呀。”

李會計微微一笑,“一個月消耗2萬4000斤糧食,我們確實扛不住的。”

李會計掰指頭給竇建德聽,“縣糧食局,水利辦和知青辦。他們協同撥給我們生產隊的糧食。一共是8噸,也就是16000斤。

這一批糧食,頂大能夠撐住20天,而這項工程幹下來得2個月。剩下的糧食缺口,又該怎麽辦?”

現在生產都在庫房裏,基本上都是粗糧。總共還有6萬3000多斤。大家夥兒再怎麽節約,也是頂不住的。”

庫房裏的糧食,不僅僅要用來供應、水利工地上的這些社員們。

它更大的作用,

是還要用來應付、整個十裏鋪生產隊裏的全體社員,年底分糧食的這件事情。

更何況生產隊飼養室,還有70多頭只羊、9頭牛,22頭豬,7匹騾馬、驢這些牲畜。

每天人嚼馬吃的,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而且集體賬目上的、這6萬多斤糧食,它主要還是以土豆,紅薯為主。

糜子谷子、高粱、小麥玉米為輔。

何況十裏鋪生產隊,馬上還要開一家飯店。

這種路邊的飯店,它的服務對象,主要就是過往的貨車司機。

這些家夥們辛苦是辛苦,但他們的收入很高。

所以飯店裏面,主要以賣細糧主食為主,只能摻雜進去一點點粗糧。

這種集體性質的副業。

上級主管部門,可不會給飯店專門撥出珍貴的糧食來。

那就那意思就是:你們生產隊要開設飯店、弄點兒活錢。

公社和縣裏不管,既不反對、也不支持。

哪一個生產隊要想開設飯館,誰有閑余的糧食就開。

誰要是沒有糧食幹這種事情,就乖乖的種地、眼巴巴的看著別人賺錢。

因此工地上幾百號人,要需要大量的糧食來支撐。

而馬上就要開辦的路邊飯店,同樣也是一個,需要拿出無數糧食填進去的無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