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這裏不一樣不一樣(第2/3頁)

我就得天天喂豬,割草,劈柴,擔水、做飯,還得下稻田裏插秧,上山去種旱稻、種玉米。

天天累也累死了,到時候想讓我玩兒,恐怕我也沒那力氣。”

這一帶的男人,基本上是不幹活的。

一個家,裏裏外外的農活、家務活,基本上都是女人在幹。

張曉麗問她,“那你們寨子裏的那些男人,他們天天都幹些啥?”

“他們幹的,都是大事。”

娜沐回答的還挺認真的,“上山打獵、釀酒什麽的。還有殺豬啊,宰牛啊。

遇到敬山神河神的時候,寨子裏面的男人,還要負責殺雞宰羊去祭祀。”

張曉麗一怔:這就是所謂的,寨子裏的男人幹的‘大事’?

這些所謂的“大事”,

對於改善山民們的生存條件、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一根毛的作用,都起不了!

祭祀耗費的資源越多。

反而會加重寨子裏,那些原本就困難的群眾,他們的生活負擔和生活成本……

這和古代那些讀書人,壟斷話語權,欺負廣大群眾不識字。

差不多的道理。

那些讀書人天天吃農民的,喝農民的。然後這些家夥,天天知乎者也、吟詩作對、遊手好閑的。

還能美其名曰:他們是幹的大事、正事兒!

而娜沐所在的寨子裏,那些男人遇到做法事、祭祀,這些重要的場合。

就會將女人,給徹底排斥在外。

在他們做法事、或者是祭祀的時候,儀式搞得越是隆重、程序搞得越是復雜。

裝的越是虔誠。

就會讓那些基本上、沒多少智商,更沒有什麽見識的女人們。

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當中,感覺男人們幹的那些事情,確實很重要、很難辦……

其實呢這些玩意兒,除了浪費社會資源之外。

屁用不頂!

可這種事情,張曉麗不知道該如何去說。

而知道內在邏輯的羅旋,則是故意裝糊塗、不想說。

自己可不想,剛剛踏上這片土地,就把所有人給得罪了。

要是那樣做的話,

估計那些被揭破了臉皮的男人們,會組團擡的土炮,來轟自己……

死了也是白死!

連喊冤,絕對也找不到喊冤的地方。

“咦,這車上拉的,是團結糧吧?”

娜沐閑不住。

她看見馬車上,都是垛的麻袋,便開口問,“公家人同志,這一批糧食,是拉到哪裏去的呢?”

趕馬車的人,是寮撾縣搬運服務社的職工。

而坐在他旁邊的,那位四個兜的幹部,則是民政局的工作人員。

聞言,

工作人員頭也不回的說道,“是啊,這一批團結糧,就是拉到勐肋公社,好像是……發放給咕拉寨子的?”

“哇,好耶!”

娜沐拍掌叫好,“那我表妹家裏,又能分到一點糧食了!咯咯咯,那這半個月,她不用再上山去摘栗子……又能陪我玩兒了。”

張曉麗問,“什麽是團結糧?”

那位民政局的工作人員,扭頭看了看、坐在麻袋頂上的張曉麗。

張了張嘴,準備解釋一下。

但終究,還是沒有開口。

羅旋微微一笑,“民政局是做什麽的?你把糧食,和民政局結合起來想,就能知道答案了。”

張曉麗想了想,哦了一聲。

這不就是救濟糧嘛!

馬車在簡易道路上,艱難的往前行駛。

寮撾縣,通往勐肋公社的這條道路,是靠人力硬生生的、在懸崖峭壁之間,開鑿出來的。

道路並不寬敞。

而且路基的質量,似乎也不太好。

所以寮撾縣通往勐肋公社,就沒法開通客運班車,更通行不了貨車。

也就是靠這種輕巧一點的馬車、和手扶式拖拉機。

承擔著縣城,和公社之間的交通運輸任務。

道路越走越艱難,樹林也是越來越密、越來越茂盛。

這個地段的道路,馬車通行的異常艱辛。

遇到爬坡上坎的時候,羅旋和張曉麗、娜沐,包括那位民政局的工作人員。

都得下來幫著推車。

“砰——”

“砰砰砰——”

一陣槍聲響起,

羅旋一驚:“誰在山裏開槍?怎麽會有這麽密集的火銃?”

“沒事。”

娜沐和那位民政局的工作人員,異口同聲道,“有人在山裏面打獵呢。”

似乎他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了。

那位工作人員道,“聽著槍聲密集的程度、和山林間的回響來看。那些人,應該是在打猴子。”

娜沐替他解釋的更詳細,“那些開槍的人,如果他們打的獵物,是野豬的話,槍聲就不會這麽清脆。

而是一陣陣的悶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