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有點設廠的想法(第2/3頁)

羅旋問她,“而且,你們每天給那些來排隊,但最終也沒輪到他們叫號的,你們還在堅持,給他們發糧食作為補償嗎?”

拓海麗滿臉興奮:“發呀!人家一大老遠的,就過來排隊。

到了最終,卻始終沒輪到替他們看病。咱們不給他發上2斤米作為補償,又怎麽好意思呢?”

拓海麗笑道:“張維同志收集來的土方,非常管用!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土方。

其中有一部分單方,非常適合我們那一帶的病患使用。”

“而且呀,其中有一些方子,花費的代價極小,但是效果,確實是非常的明顯的。

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神方了。

現在有不少的患者,他們私底下都叫我爺爺是神醫,叫我是小神醫呢!”

“不少病患,他們只花了幾塊錢,就輕松解決掉了,已經折磨了他好多年的頑疾。”

拓海麗越說越興奮:“就像王大娘,總共才花了7角2分錢。如今她的灰指甲,已經被徹底治愈了。”

“啪嗒——”

開心的不能自持的拓海麗,蹦上前來,在羅旋的臉上狠狠的親了一口,“謝謝你!

謝謝你出面,請張維同志費心費力的、給我們收集來上千個土方。

這些東西,對於提高我們的醫術,實在是太有幫助了!”

拓海麗和拓石展二人的醫術,如今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其實也是很好理解的:

只因為她們每天,過手的病人多唄!

病人多了,拓海麗所能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疑難雜症,

自然也多。

有了這麽多病人,讓拓海利和拓石展敞開了來練手。

那他們的醫療技術,肯定會突飛猛進的……

而別的赤腳醫生,

甚至是公社中心衛生院裏的、那些科班出身的醫生。

他們哪有拓海麗這種便利條件?

一年到頭,

這些赤腳醫生,和衛生院裏的醫生們,都接觸不了多少個病人。

那他們的醫療技術水平,便很難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就好比:同樣是從同一家醫科大學,畢業出來的兩名醫學生。

如果其中一位學生,他被分到省級大醫院。

他每天都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不同的病患。

每天都得去和同事們,商議著病患的病情、探討一下最佳治療方案。

這樣一來,

出不了幾年,他絕對就能成長為,一名醫術精湛的技術骨幹。

而如果另一位同學,則被分到了公社的衛生院。

那他一年到頭,所能接觸到的病人、和各種疑難雜症,絕對不如他那位在省城醫院的同學。

三天之內接觸的病人多。

尤其是那種危重病人,人家根本就不會來公社衛生院看病!

這兩位,

當初都是出自同一個學校、成績也是差不多的醫學生。

幾年下來,他們之間的技術水平,可謂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了。

而且這種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落後一步那位同學,永遠都沒法追上另一位的技術水平。

而如今的張維,他已經是榮威縣,廣播電台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新聞采編業務骨幹。

他需要經常去全省各地,采訪那些先進的事跡、和突出典型。

接觸面比較廣的張維。

受到羅旋的托請,正在想方設法的、去收集全國各地的,各種民間土方。

這些土方,

由於以前資訊不發達,交通不便利,再加上各個地方的那些“神醫”們,都需要靠著這些方子養家糊口。

所以他們都有點敝帚自珍。

感謝新時期!

感謝新社會,上面多半已經把這些,成長自於各個地方的神醫。

發展成了,活躍於城鄉之間的赤腳醫生。

所以這些人手中的祖傳土方,基本上已經都無私的捐獻出來了。

這才讓有機會,到處跑到張維,將這些已經經過大量實踐驗證過的方子,給搜羅出來了。

而一些外省的土方,張維則會拜托他的同行們,去幫他搞回來。

然後再轉交給拓海麗,她們去研究、驗證……

國家級的《全國各地民間土方大全》,這本大部頭藥典,還沒有正式開始編纂呢!

好家夥,拓海麗她們倒是先行實踐開了……

有了這麽多、有這神奇療效的處方,給拓海麗倆爺孫,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再加上托海麗收費,也很良心。

還有一點:拓海麗會給那些來排隊治病、但最終因為來的病人實在是太多了,而沒叫上號的人。

每人補償2斤大米。

以至於附近十裏八鄉,有些人但凡有點時間,就跑到拓海麗她們的衛生室外面……

專門來排隊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