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富貴懵圈了(第2/3頁)

別看劉富貴,他現在只是農機廠裏的一個負責銷售的人,可劉富貴要是工作成績突出、表現優異的話。

哪天他被借調到縣裏面去,當個有行政級別的大企業領導、甚至是直接進入縣府裏面去工作,都是很尋常的事情。

如果到了那個時候,

劉富貴和辦公室主任之間,誰領導誰還說不清楚呢。

主任幹嘛要給自己找不痛快?

反正慶功宴預備的酒席,都會準備有長余的席面,比如10+1,或者是13+2之類的。

不在乎多來幾位預算之外的客人。

等到一行人進入餐飲服務社,按照級別、年齒落座之後。

劉平副廠長,便開門見山的對姬續遠道,“姬同志,我急匆匆的,就被上面任命來負責農機廠的生產管理工作。現在農機廠的新廠房,剛剛才開始修建。

但我們廠裏,其實已經生產出來了50多台打谷機、200多具手搖式脫粒機了。”

姬續遠聞言,只是看著劉平仔細聆聽,但並沒有吭聲。

農機廠雖然前幾天才正式被地區批準立項、縣裏委托紅星鄉公所去具體籌備建設。

但其實,

紅星鄉原先的鐵器社和木器社、翻砂廠這些單位,已經在通力合作、加足馬力生產打谷機、脫粒機了。

劉平繼續說道,“現在我有一件事,想請教一下姬同志。”

姬續遠道,“請教不敢當,有什麽事情,劉廠長請說。”

劉平身上有著濃濃的行伍作風,說話做事很是幹脆,不喜歡繞彎子。

“是這樣的,我現在正在考慮,新建的農機廠,究竟是把原有的翻砂廠、木器服務社,還有鐵器社合並好呢?

還是只在鐵器社原有的基礎上,成立一家農機廠?”

劉平問,“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現在我就是有點拿捏不準,究竟以哪一種方式辦廠更好一些?”

這個時期。

無論是地方還是企業,都喜歡追求大而全。

領導們都巴不得一個企業裏面,能夠有托兒所、幼兒園,子弟學校、電影院。

還有就是起到相當於安保、警衛作用的保衛科,甚至是大澡堂,統統都齊備,那才叫一個光鮮亮麗、成就感滿滿呢!

只可惜,

這種辦企業的模式的遇到經濟效益好的時候、或者是當地的財政有余力幫扶他們的時候。

倒還能夠維持下去。

而當這種企業承擔了太多的、本不應該他們承擔的社會責任。

一旦企業出現了經營危機,就會無力撫育那麽多的職工、家屬,還有他們的子女。

而且往往這種企業職工子弟校出來的孩子,他們的技能非常的單一:無非就是上學念書、然後按部就班地接過父輩的班。

如果企業一旦倒閉,需要他們去融入社會的時候,他們的求生技能是非常的低的。

這位劉平副廠長,雖然看上去不太懂企業的經營管理,但他似乎已經隱約感覺到了一些問題。

或許,

這些問題具體是些什麽,他理解的也是特別清楚,但是他至少明白一點:負擔太重的企業,很難走的太遠。

木器社有退休人員,有因公負傷的、需要撫恤的職工。這些人,都需要單位不斷的向他們輸血。

同樣的,

翻砂廠面臨的,也是這種的情況。

姬續遠靜靜的聽完劉平的疑問。

然後不露聲色地、伸腳在桌子下輕輕踢了踢羅旋,示意讓羅旋來解釋這個事情。

因為姬續遠的身份有點敏感,他不能明說自己的真實想法。

要是擱在解放前,他當然會精於控制每一道環節的生產成本,絕不會拖著一大堆包袱去創辦企業。

但現在這個時期,究竟是個什麽樣的情況,大家都懂、心裏有數。

所以姬續遠是絕對不會出面,來回答劉平這個問題的。

“分工合作,效益共享。”

羅旋硬著頭皮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樣,一個企業擅長做的領域,同樣也是會有局限性的。

就像工兵,你讓他去排雷可以。但你要是讓他去給戰鬥機做後勤保養,那就不是他擅長的事情了。”

羅旋原本想說“利益共享”。

只可惜,這個時期的人都是君子,是恥於談論“利益”兩個字的,所以羅旋只能用“效益”兩個字替代。

這樣聽起來,就顯得比較中性一些。

劉平一聽,頓時鼓大了眼睛,對羅旋這個建議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

只見他凝視著羅旋道,“這位小同志……哦,你叫羅旋是吧?羅旋小同志,那你趕緊跟我們說說,怎麽個分工、又是合作?怎麽個效益共享法?”

羅旋搖搖頭,“我也是跟著姬老同志學了一點皮毛,領導你讓我說,我哪能說得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