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農村的智慧(第2/2頁)

羅旋搖搖頭,“大家已經看見了這塊肉有多大,現在再藏起來又怎麽行呢?大孃放心,以後我會仔細計劃著過日子,絕不會饑一頓飽一頓的。”

見羅旋說的認真,張大孃也不好不再多說什麽。

羅旋雖然年齡小,但他好歹也是高小生,在生產隊裏勉強算得上是半個“文化人”。

張大孃這些農村婦女們,別看她們平日裏會犯渾,其實她們心底還是很敬畏知識、尊敬讀書人的。

這恐怕也是千百年來,鐫刻在我們骨子裏的基因:敬畏那些有文化的人。

砂鍋太新了,泛著瓦藍瓦藍的塵灰色。

張大孃伸手扒拉開羅旋,“你這個砂鍋剛剛買回來,還不能用,得泡在水裏去火,要不然會開裂。”

然後張大孃起身,“你先壘灶台,我回家去拿鐵鍋過來燉肉。”

羅旋道:“那麻煩大孃你,再順手抓一把老酸菜過來,我們用酸菜燉粉條豬肉,吃起來開胃。”

“開鏟鏟的胃!”

張大孃轉身湊近羅旋的耳邊,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酸菜燉豬肉,你想讓他們把你的碗,都給吃進肚子裏嗎?

不能放老酸菜!那個太開胃了。

我去自留地裏,砍兩顆牛皮菜過來,和粉條一起煮進去就行了,這樣才不那麽費菜!你個憨娃兒,這都不懂。”

“記住,菜裏多放一把鹽!”

張大孃叮囑完羅旋,徑直回去拿鐵鍋、割牛皮菜去了。

牛皮菜是專門種來喂豬的,味道一般般,不難吃也絕不算好吃。

只是牛皮菜的產量高,掰掉外面那層葉子,它還會繼續長。

現在社員家裏沒大牲畜,於是牛皮菜,就變成了農村人的日常蔬菜之一了。

張大孃不願意用酸菜燉粉條,非得用牛皮菜來替代老酸菜,就是想給羅旋省點菜和肉。

巴蜀省的農村,社員們都是用壇子腌制酸菜,並不需要用腳去踩。

所以這種老酸菜,燉出來的粉條豬肉,真的很好吃。

農民們辦事,講究一個排面要好看,但處處又要精打細算。

就好比逢年過節,桌子上擺出來的一小碟子香腸,那是讓人看的,而絕不是讓大家敞開肚皮吃的……

這都是我們老祖宗,自古傳下來的生存智慧。

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