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波不定(第2/2頁)

先皇發喪的這些時日,為了能真正行使攝政大權,太後仔細梳理朝中勢力,思索他們之間是敵是友,關系遠近。

其中東廠與九常侍是絕對的敵對,後者分走了東廠權力,所以先皇駕崩後,督公直接將伍公公斬了。

怎麽今天督公竟為鹿公公說好話?

唐明遠無需思索,就猜到周督公險惡用心,沉聲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區區閹狗,莫非比陛下、王侯還要金貴?”

周易沒有反駁唐明遠,無論從哪方面討論“罪證”,鹿公公都是必死無疑,而是對太後說道。

“鹿公公畢竟是先皇幹兒,陛下的手足兄弟,太後可要慎重啊!”

何謂手足?

身之肱骨,力之延伸也!

太後瞬間明白督公所說,稍加思索就明白,六部行走就是自己權力所及,難怪先皇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為內侍封官。

涉及權力,罪名就不重要了!

“督公說得有理,那該如何處置?”

周易躬身道:“可由東廠私下調查,既不姑息罪犯,又能保留皇家顏面。”

唐明遠正要說話,太後輕撫泰昌帝後背。

咯咯咯!

太後說道:“陛下這般高興,顯然不願手足相殘,那就由督公處理此案。”

周易躬身道:“奴婢遵旨。”

鹿公公死中得生,咚咚咚磕頭謝恩,幾個內侍進殿將他拖走。

明知不會給鹿公公定罪,但是樣子還是要做一下,免得讓老百姓說閑話。

事後調查清楚,證明鹿公公無罪,自罰三杯便是!

大事議定,後續又討論了幾件事,全都按照官員所說處理。

譬如一項涉及新政,由戶部牽頭開設朝廷錢莊,聽起來有些與民爭利,太後、督公都覺得不算什麽大事,直接通過議案。

散朝時。

六部官吏多數面色陰沉,時不時冷眼掃過宦官人群,心中暗罵先皇死的活該。

先皇為內侍封官封爵,加官進爵,才讓太監有了上朝議事的資格。

禮部杜尚書湊到唐明遠跟前,低聲問道:“唐大人,是否繼續調查六常侍,有督公護著,很難將其清除。”

“刺在骨頭裏的釘子不拔出去,皮肉再好看,也難掩痛病。”

唐明遠說道:“繼續調查六常侍,本官自有辦法,讓督公顧不得朝堂之事。”

另一邊。

眾內侍簇擁著督公,恍如眾星捧月一般。

僅剩的五位行走點頭哈腰,礙於先皇的臉面,不能拜做幹爹,於是在督公面前自稱“小的”。

“桀桀桀……”

周易得意怪笑,今日朝爭大獲全勝。

將六常侍掌握在手中,東廠權勢就實質性的滲入六部,將來鬥倒了唐明遠,朝堂內外都是督公說了算。

平衡?

周易已經殺了兩任皇帝,他活著就是最大的平衡。

下朝人群中最落寞的一批,當屬趙氏宗親,無論親王還是公爺,都縮頭縮腦的降低自己存在感。

唯恐讓東廠、六部抓到把柄,送去地牢、天牢走一遭。

周督公、唐閣老朝堂鬥的那麽兇,只差指著鼻子對罵了,然而哪個宗親敢發聲,立刻就聯手將其按下去。

鬥爭永遠存在,永不停息,且鬥爭雙方又隨時會變化。

不分對錯、親疏,只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