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外聯手(第2/2頁)

唐明遠說道:“這世上能打動我的,只有新政了,所以新政出了岔子?”

“與聰明人說話就是通透。”

周易從袖口摸出一疊紙,上面記載著密密麻麻的名字。

“盧尚書判了誅九族,嚇壞了不少人,這些官員暗中投靠六部行走,隨時會反咬唐大人。”

唐明遠接過名單,看到許多熟悉的名字。

“宋嘉茂,本官視為弟子,將來可傳衣缽……王肅,本官忘年交……沈庚,本官好友……”

“新政得以推行,他們功不可沒。”

唐明遠沉聲道:“督公離間陷害之法,聞名朝堂,只是在本官這裏可行不通!”

“唐大人誤會咱家了。”

周易說道:“東廠每次栽贓陷害都是師出有名,那些個貪官當真按照國朝律法判罪,一樣是誅九族!”

大慶太祖為防貪官禍國,規定貪墨過萬兩,夷三族,過十萬兩,誅九族。

如今官場貪墨成風,律法仍然在,卻再無人執行。

所以單靠著貪墨之罪,很難依律判處誅九族,必須由東廠去貪官家裏送龍袍、埋鎧甲。

唐明遠忍不住諷刺道:“所以本官還要感激督公,為朝廷反貪了?”

“東廠分內之事,無需唐大人誇贊。”

周易面皮包裹著九重真罡,哪在意區區陰陽怪氣,繼續說道:“咱家這份名單,個個有真憑實據,唐大人可隨意去驗證。”

唐明遠沉默許久,將名單塞入袖口,嘆息道。

“他們都是頂尖兒的讀書人,通曉家國大義,有理想抱負,平日裏個個大聲罵閹狗,如今竟然投靠內侍。”

周易指著鮮血淋漓的刑場說道:“生死間有大恐怖,盧家案子就在眼前,為求活命哪還顧得上禮義廉恥。”

唐明遠說道:“所以求仁、求義只是說說而已?”

“桀桀桀……”

周易怪笑幾聲說道:“咱家讀書少,不懂得什麽大道理,卻懂得人性!”

“人家讀十幾年書,苦心孤詣考中了,又盡心竭力的向上爬,可以說比尋常百姓付出了千百倍辛苦。”

“終於坐上了高官,憑什麽為平頭百姓去舍生忘死?”

“換做咱家,先撈錢享受!”

“唐大人先前陛下器重,大家跟著唐大人喊口號,靠著新政混功勞升官,如今陛下有了別樣心思,他們立馬調轉槍頭!”

唐明遠做了幾年官,見多了官場怪象,明白周易說的就是事實,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會變。

“督公說了這麽多,究竟想做什麽?”

周易說道:“咱家就是想告訴唐大人,靠別人施舍是不行的,有些東西必須握在手裏才行!”

唐明遠心思電轉,隱隱有所猜測,眼神中閃過掙紮。

一邊是知遇之恩的好友,一邊是為生民立命的理想,短時間難以抉擇。

慕然間擡頭,看到劊子手正舉刀,將盧尚書的孫兒腦袋砍下來,圓圓的大眼睛至死還睜著。

或許孩童不太聰明的腦袋瓜,還在疑惑怎麽看到自己後背了。

唐明遠閉上眼深呼吸,再睜眼已經化作堅定,問道:“督公好算計,無需自己動手,便讓人逼本官走上絕路!”

周易眼中閃過喜色,目的已然達到,說道:“即使咱家不放縱,九常侍也會做出大案子,到時候唐大人別無選擇。”

唐明遠說道:“所以恰好輪到盧家倒黴了?”

“一飲一啄,皆有因果。”

周易神秘莫測道:“盧家誅九族,未必就是劫難,將來另有厚報也未可知。”

唐明遠不明所以,肅然道:“將來若事成,本官要為盧家翻案、報仇,所有涉案的內侍,都要為盧家陪葬!”

“當然可以。”

周易說道:“咱家寫個名單,凡是沾盧家案的內侍,通通交由唐大人處置。”

唐明遠提醒道:“督公莫想著讓人抵罪,譬如督捕司主事孫公公,他一定要死!”

孫公公執掌督捕司,在東廠位高權重,乃是周易的左膀右臂。

周易頷首道:“孫公公位列名單榜首。”

唐明遠面露疑惑,周易不急不緩的解釋道。

“誰讓他想腳踏兩只船,既忠於咱家,又忠於恩澤侯……”

忠誠的不絕對,那就是絕對的不忠誠。

周易借唐明遠之手清理內侍,將來東廠只允許有一個聲音,縱使陛下親臨也難以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