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召回京城(第2/3頁)

方正說道:“世上從未有僧人繳稅之說,朝廷強行征收,億萬信眾定會支持佛門,反對度量田畝甚至新政!”

“哼!尋常百姓反對有什麽用?”

周易冷聲道:“大師莫要想著攜民意自重,咱家只會覺得可笑,到時候抓幾百個鬧騰厲害的人,其他的也就鳥獸散了。”

方正沉默不語,思索如何勸說。

佛道二教執江湖牛耳,在天劍門覆滅之後,私下裏已經碰過面。

幾經商討,定出了謀劃,舍棄其他江湖宗門,以保證佛道二教的特權,天長日久江湖上再無宗門能與二教爭鋒。

“咱家當年逃荒,幾乎餓死,幸好得了寺廟施粥方才活了下來。”

周易緩緩說道:“自此咱家對佛門頗有好感,遇寺燒香,遇廟拜佛,所以大師所說之事,也並非不能商量!”

佛道二教的影響力,遠非尋常宗門能比。

大慶境內佛道信眾數以千萬,當真逼急了,暗中挑唆出大規模民亂,周易也不好說能穩妥處理。

方正連忙說道:“督公請言明。”

周易問道:“咱家請教大師,這江湖上明裏暗裏有多少宗門?”

方正稍加掐算:“數以千計。”

周易又問:“其中有先天傳承的幾家?”

“不足二十。”

方正說道:“督公可是尋求先天之法,寺中就有完整傳承,盡可誦讀,無有任何藏私!”

周易微微搖頭,繼續問道。

“先天真氣皆有屬性,其中至陽至剛者又有幾家?”

“當下不足五個。”

方正說道:“或許有遺落的先賢傳承,讓某個幸運後輩得到,這等事貧僧也不知。”

周易微微頷首,那位絕非單打獨鬥,否則可不會有天大圖謀。

“若是再加上……擅長驅使厲鬼呢?”

方正眉頭微皺,片刻後回答道:“此等宗門便只有一家,三陽教,其功法至剛至陽,其手段陰邪詭異。”

周易說道:“咱家怎麽沒聽過這名字?”

“當年太祖定鼎天下前,曾與偽龍爭鬥廝殺,那偽龍就是三陽教支持。”

方正講述道:“後偽龍戰敗,太祖登基稱帝,下令嚴查三陽教,將一應教眾盡數斬首,近乎滅了此邪魔外道。”

周易詫異道:“為何是近乎?太祖能滌蕩寰宇,還能奈何不得區區江湖宗門!”

“三陽教傳承非凡,乃白蓮教分支之一。”

方正說道:“太祖或能剿滅三陽教,卻奈何不得白蓮教,此乃邪道巨擘,傳承之久遠僅次於佛道!”

周易眉頭一挑,豈能聽不懂方正話的意思。

白蓮教比不上佛道,太祖都奈何不得,區區東廠又能拿佛道如何?

同時幾乎確定,後宮那位九成是三陽教余孽,或者說白蓮教逆賊,甚至陛下都可能知曉此事,當年為了活命選擇了聯手。

“咱家與大師所說,莫要與任何人提起,否則有滅門之禍!”

周易說道:“下面說稅賦之事,咱家會與陛下上奏,佛門號召信眾支持新政,理應減免部分田畝稅賦。”

方正躬身道:“拜謝督公。”

周易提醒道:“朝中會另有人上奏,限定僧人免稅田畝數額,大體與士紳相累,大師到時候須出聲支持!”

“佛門上下,無不是國朝精忠。”

方正面露喜色,給予免稅數額,等於從朝廷、律法認可了僧人地位,即使因此失去些田畝也無妨。

周易端起茶杯,說道。

“三日後咱家登山拜訪,在寺中與大師辯經。”

“貧僧隨時恭候。”

方正起身告辭,臨近出門時忽然問道:“請問督公,當年向您施粥的寺廟是哪裏,同為佛門弟子,貧僧應好生照料!”

“鼎山,蓮花寺!”

周易眼底閃過戲謔,當年蓮花寺非但沒施粥,反而命武僧將流民轟走。

那時候年歲小,走的慢了幾步,狠狠的挨了幾棍子。

原本想著領兵滅了蓮花寺,現在有方正以及江湖正道出手,站在一旁看熱鬧就行了。

……

三日後。

周易領兵登山,金剛寺內外遍布兵卒。

縱使與方正通了氣,也需要提防圍攻、陷阱。

金剛寺藏經閣待了小半月,見到了主動登門拜訪的長春觀主,於是東廠督公與佛道二教在大雄寶殿達成了協議。

這時候,分不清誰是正邪!

與此同時。

戶部曾侍郎上書,佛道二教占據巨額田畝,且年年有大量百姓掛靠。

應以士紳免稅之法約束,以免影響朝廷稅賦!

正統帝聞言大喜,屢屢誇贊曾侍郎,不畏佛道二教,敢於說話做事雲雲。

入京為官不足一年的曾志遠,成了陛下眼中的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