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烏山之神(第2/3頁)

……

半年後。

烏山。

雨後。

山色朦朧,鳥鳴啾啾。

周易漫步深林,在山腰處見到一間寺廟。

爛泥破瓦,墻壁只剩下半面,墻下倒著半截神像,已經生滿了青苔。

“世事無常,去年還香火鼎盛的山神廟,現在只剩下幾處斷壁。”

周易揮手從瓦礫中攝過神像,勉強能分辨出是虎頭人身,身披盔甲,正是烏山山神。

一尊金丹期妖王,占據山神位超過百年。

去年金陽子調查林陽土地案,順帶著將山神斬殺,由於不是朝廷冊封的正神,類似於斬殺了一頭妖魔,縣衙公告都沒有提及。

山水野神,在朝廷眼中都該殺!

同為野神的雲通河伯,卻沒有受到任何懲罰,連口頭訓斥都沒有。

“背景靠山,在哪裏都行得通!”

周易不用調查就知曉,雲通河伯有元嬰龍君為靠山,龍君上面有更強大的龍族庇佑。

龍族最是護犢子,同族犯罪,絕不會讓人族懲處。

“占據了烏山,首先潛心修行,慢慢與同道接觸。待對東勝神洲了解清楚,必須尋個靠山,否則說不準就讓人清理了!”

周易近些年,早已打聽清楚當今陛下,登基後所作所為。

元鼎帝執掌大恒七十余年,斬殺的正神比過去兩百年還多,以冷酷、薄情名傳天下。

按照這位的性子,以後百二十余年,必然將大恒折騰的天翻地覆。

“要麽元鼎中興,要麽加速大恒崩潰!”

在周易眼中,兩千五百年歷史的大恒,頑疾已經深入骨髓。

維持不崩潰的緣由,是因為朝廷由化神修士把持,底層百姓根本無力反抗,然而億萬生靈所念所想,必生因果。

大恒取代前朝,便是太祖突破化神後,揭竿而起,雲合景從。

民間傳說大恒太祖至今還活著,制定兩百年換一任皇帝的規矩,之後就閉關潛修,一心霞舉飛升!

行至烏山之頂。

周易雙目靈光閃耀,觀察山脈走向,很快尋到風水氣象匯聚之處。

遁光落下。

此地也有處山神廟遺跡,面積比其他地界的大了許多,應是前任山神真神修行之地。

揮揮手,地面轟隆隆動蕩,將遺跡埋入地底。

一面面墻壁拔地而起,片刻之後,便建造成了新的山神廟。

占地百余丈,前後兩進。

朱紅色大門掛著“烏山之神”牌匾,推門進去就能看到正殿山神像,藏藍道袍,一手執劍,一手執符,面目與周易有七八分相似。

後面是周易修行之所,分為會客、煉丹、閉關、煉氣等房間。

整體看起來如同道觀,只是觀中神仙塑像,正是周易自己。

“空有山神之名,無人上香祭拜,便難以凝聚願力珠!”

周易騰空而起,神識掃過方圓百裏,零星散落幾處村莊,也有常年居住山間的獵戶,他們多數是山神信徒。

神識觀察片刻,沒有可以引導的百姓。

“先將其他小廟修好,按照紅羅修行筆記,多立幾處廟宇,不止方便治下信眾祭拜,路過的百姓也會進廟燒香。”

仙神顯化的世界,凡人知曉仙神真的存在,自然養成了遇廟燒香的習慣。

有沒有用處,拜拜神總不會錯,萬一是個小心眼的神仙,見你不燒香,沒準施展咒術害你倒黴。

這種路人供奉,香火願力稀薄,卻也是積少成多之舉!

數日時間。

烏山多了幾十處新山神廟,基本二三十裏就有一座。

周易施展托夢之法,告知生活在烏山的百姓,新的山神名號以及形象。

大意就是:山神爺換人了,莫要拜錯了!

或許是周易的模樣是人形,遠比虎頭人身的妖怪更親切,百姓沒有任何抗拒,直接將家中供奉的虎頭神像換了。

“亦或者老百姓信的不是山神,而是山神這個位子!”

周易搖搖頭,占據烏山之神的位子,短時間不打算更換。

無論現在百姓信仰誰,幾百上千年後,信仰的神明必然是周易。而且悠長的壽元,讓周易不急功近利,會走正途匯聚香火。

“正途有三,護民,講法,祈願!”

護民就是治病救災,獲得百姓發自內心的擁護崇敬,只是做起來頗為繁瑣。

治下百姓並非個個有病,也不會同時得病,治病之途需要等待機會、四處奔波。救災也一樣,除了自行制造災難,十年二十年也遇不到一次天災。

講法則是傳播道法,踏入道途的修士、精怪,供奉的香火願力遠超凡人。

祈願則是治下百姓上香祈禱,神仙施法滿足百姓願望。

周易仔細琢磨,再對照烏山附近不足萬數的百姓,頓時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