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2/3頁)

薛玉霄摸了摸心口,按捺一下自己的高興雀躍之情,唇邊帶笑地繼續批閱下去。

時間飛梭,眨眼間天已日暮。在宮門落鎖之前,忽而一位禦前常侍從外進來,先是向太極宮侍奴問詢:“陛下可在?”,侍奴答:“回大人,與鳳君在內。”

禦前常侍是有官銜的女子,聞言不敢入內,當即撩袍跪在簾外,稟道:“陛下。西曹掾王婕王大人、鳳閣戶部度支使崔大人請見陛下。”

戶部度支使崔繁,正是博陵崔氏主母,亦是崔氏的嫡長一脈,現任家主。她也是蘭台侍禦史崔征月的長姐,崔明珠和崔錦章的生母。自王丞相辭世後,由王婕、崔繁等人共挑大梁,讓戶部度支之務平穩如常。

薛玉霄沒有擡頭,開口問:“是要緊事嗎?”

常侍答:“兩位大人來報各地農稅清點後的賬目,以及屯糧太原之事。”

薛玉霄這才放下筆:“大事,請兩位進來。”

常侍猶豫未動:“後宮伴駕,臣子唯恐冒犯,不如……”

裴郎難得安枕,薛玉霄不想把他叫醒,只道:“無妨。進來時讓她們輕一些,不必請安,坐過來小聲說話。”

常侍愣了一瞬,領命而去。

片刻後,王婕與崔繁入內。兩人顯然得到了常侍的叮囑,雖然滿頭霧水,卻還依言謹慎輕聲行走。進入簾內拱手躬身。

薛玉霄事先免禮,兩人便沒有開口,擡首時忽然見到薛玉霄膝上枕著一個長發微亂的男子。此郎君極年輕清瘦,如寒梅棲於枝頭,緊緊地依靠、環抱著她,臉頰埋在陛下那一側,因此不曾得見。

兩位老臣心中大驚,雖然年過四十,也就比薛司空年輕幾歲,依舊馬上抽回視線,唯恐不恭。她們腦子裏滴溜溜地一陣亂轉,都到要冒煙了也沒想出是誰——鳳君千歲?當今鳳君以賢德著稱啊!

賢君怎會有如此縱性之舉?陛下居然也寵溺至此。

兩人不敢確信,嚇得險些忘了正事,還是薛玉霄招手,抵唇示意安靜些,坐到近處。

這行為有些逾越了規矩,但薛玉霄求賢若渴,對待臣工向來待之以誠,也從不輕易動怒,王婕便沒有過多遲疑,坐近過來,目不斜視道:“陛下。”

崔繁見她如此,也隨之靠近。

“丞相去後,西曹掾見老了啊。”薛玉霄輕嘆道。

王婕聞言微怔,拱手一禮,垂眼忍去傷悲之意,感念道:“陛下掛懷姐姐,惦記著珩兒,臣心中大安。家姐臨終前便怕我不能勸住各位族老,受困於宗族,無法將家中孩子照顧妥當……幸有陛下在。”

何止有薛玉霄在,王郎雖已拜入道觀出家,近有薛司空看顧、上有當今皇帝為義姐,雖是郎君,卻順暢地接過了母親家業。

王郎體弱不能久勞,竟能堅強起來,知人善用。薛司空送去幾個謀士掾屬幫他,也頗有成效。

薛玉霄輕輕頷首,問她:“兩位面呈朝政,不知是喜是憂?”

話音剛落,崔繁臉上便露出笑意。王婕也掃去惆悵,面有喜色,答:“陛下大喜。前有檢籍土斷,今有均田利民,加以水利灌溉、選育良種、以及促改農具等……”

她說著喜事,聲音就忍不住高了些。薛玉霄立即擡手止住,皺眉對她搖頭。

王婕壓低聲量,頓了頓,看向她懷中。

在皇帝的懷中膝上,身形清瘦卻又姿儀風流的郎君含糊低語,靠著她又近了一些。

薛玉霄垂手摸了摸他的頭發,裴郎逐漸安靜下來,呢喃說:“……秋雨聲煩……”

她忍不住一笑,撫摸著他的發尾,低語:“可未曾下雨。”

裴飲雪朦朧應答:“風過葉響……”

薛玉霄笑意更甚,盯著他看了一會兒,聽到近側愛卿的輕咳聲才擡首,頓覺唇邊的弧度收都收不住,便默默按了按笑僵的唇角,立刻正經地道:“請大人繼續說。”

王婕道:“……各郡產量不一,勻下來兩萬三千石有余,這還不算暫未清算收成的隴西之地。”

薛玉霄心中大定,問:“太原如何?”

崔繁拱手,出言道:“午時加蓋鳳閣、司徒印,已發太原,調兵屯糧。”

薛玉霄點頭,說:“這消息倒不必瞞著,將太原百姓接引到南部,避開要沖之地。”

崔繁道:“是。”

“三司之印,如今大司馬乃是空閑懸位,王司徒已故,我母薛司空也有致仕之意,我有心讓王大人權鳳閣事,領尚書令之職。不知大人肯否?”薛玉霄轉頭輕問。

王婕面露茫然,好半晌才道:“臣實平庸,不敢……”

薛玉霄搖首,說:“大人在丞相身邊處理事務多年,早有輔政之功。母親一心致仕雲遊,我不能阻攔,三司空閑,竟無所托。念在我與王郎有義姐弟之緣,大人萬勿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