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2/3頁)

自軍府乃至群臣之間,乍然響起數聲驚叫。薛玉霄撣了撣衣袍,環視眾人,淡淡道:“諸位同袍,稍安勿躁。”

“薛嬋娟,你讓我們如何安定?將軍是英傑人物,為何做此謀反背叛之事!”

“還與她費口舌做什麽?此人已非朝廷的侯主了!合該當場授首,以正天下之風——”一個文官義憤填膺道,說罷,抽出劍器指向薛玉霄。

劍為禮器,尤其是青銅所鑄之劍,是可以出現在這種場合的。

薛玉霄身後,韋青燕垂手按劍,蓄勢待發。

“非我背叛大齊。”薛玉霄走了過去,擡手輕敲劍背,她盯著那名文官的眼眸,手中驟然一緊,將劍背扣住,臂膀用力,使此劍脫手落地,發出“哐當”一聲響。她搖頭一笑,繼續道,“乃是陛下背叛大齊啊。”

那官員驚駭慌張,後退數步,一直栽倒在坐席後方的柱子邊。

她轉過身,走向謝馥,兩人隔著五步左右站定。庭院內紅燭依舊,血色光影也一同沾染到了薛玉霄的肩側,兩人四目相對。

“果然是你。”謝馥盯著她道,“終究是你!薛玉霄,你早有反心,為我檢籍土斷、為我收復徐州,不過是虎狼之假面,鷹隼一時之忍耐。”

薛玉霄道:“我從來不是為你,是為天下眾人。”

“眾人?”謝馥聞言笑了起來。十六衛已經回京,薛玉霄手下並沒有那麽多人馬與京衛對抗,因此她心中雖然混亂了一瞬,但馬上又鎮定下來,“你沒有見到眾人欲殺你嗎!諸位愛將還不動手,這是在等什麽?!”

眾將下意識地按住兵器,場上只有劍、戈兩種作為禮器的兵刃,在參宴時從腰間解下,由貼身侍從保管,如今事變,皆握劍抽出,然而劍身剛剛出鞘,將領自己便心生疑慮。蕭平雨握劍又松,反復又握緊,低聲問桓二:“我們要對她動手麽?”

桓二跟薛玉霄兩次出征,兩人交情雖然不夠深厚,但到底並肩而戰,同袍之誼。她本人又對薛玉霄極為欽佩,此刻心中煎熬不已,咬牙寒聲,違心道:“你也要做亂臣不成?”

蕭平雨道:“大義在前,我怎敢如此——”

眾人圍困之中,唯有李清愁沉默不動,沒有反應。一旁的李芙蓉心中波瀾湧動,掌心緊緊握著劍鞘,從齒根間吐出幾個字,低聲試探:“你這是什麽反應?你的好姐妹欲作反賊,你不殺她,難道你是共犯?”

李清愁瞥了一眼她的手,道:“芙蓉娘劍都拿反了,這就是你的殺心?”

李芙蓉動作一滯。

薛玉霄在軍中聲望太高,一時之間,眾人雖然持兵上前,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沖上去與之相鬥。被護持在另一邊的謝馥心中愈發沉重,她將令牌交遞給謝若愚,吩咐道:“命人悄然逃竄回宮,取鳳君的一縷頭發回來。”

謝若愚看了她一眼,立即吩咐人去辦。

薛玉霄身側雖然只有韋青燕一人,然而面對眾人相圍,卻沒有絲毫擔憂——這些人唯有軍府的幾位娘子值得交手,其余文臣屬官,不過一合之敵。李清愁在身後觀戰,她並不覺得有人能傷到自己。

“非我叛陛下,而是陛下先叛天下。”薛玉霄向前走去,眾將跟著移動,鋒芒之中,她態度自若,神情鎮定,搖曳的燈火映照著她的衣衫,將她映照出一片肅殺血色。“前線捷報連連,可再下趙郡舊地,如此良機,陛下卻傳旨召回三軍,逼迫桓將軍歸朝。”

這也是軍府多日不滿之事。

“此事有鳳閣允準,丞相之印!皇命如山,豈是你謀反之理?”謝馥道。

“丞相之印……”薛玉霄輕輕一嘆,“陛下為了逼丞相應允此事,將前線糧草更換為草絮,迫使三軍無糧而必還,卻不將此事告知將領。丞相得知,怒急攻心,病勢沉重,陛下卻以探望之名,行催命之實。如今她已故,卻又成了你的護身符,真是利用得幹幹凈凈、徹徹底底啊。”

謝馥面色一寒,她冷漠道:“皇倉之事乃是小吏所為,空口汙蔑於朕。別說這是汙蔑,哪怕是真的又能如何?我是皇帝,是血脈大統,眾人還不拿下反賊?”

在其憤怒之下,終於有一臣屬沖上前去,將劍鋒刺向薛玉霄,卻被韋青燕反手擋下,震開兵器。薛玉霄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幹擾,她道:“昏庸之帝,能臣當廢之,請宗室擇女另為明帝,方可繼大統。這是為天下所想。再者……眾人現下在這裏與我對峙,不過是等待親軍到來救駕,等待十六衛發兵剿滅我的部下……你們真的覺得,我僅有四千親衛在京麽?”

此言輕輕落下,卻震透水底,驚起千丈駭浪。

……

夜中發兵,行動倉促。左武衛府眾軍士救駕而來,遠遠見“薛”氏旗幟飄蕩,精兵覆甲,盡是良馬銳器,軍士議論紛紛,在前的兩位鳳將議論道:“亂臣何在?反賊何在?段都尉命我等前來,消息卻不說明,可這明明是薛將軍救駕之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