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抉擇

◎三人面臨良知與生存的抉擇◎

痕跡檢驗科的結果, 在朱飛鵬提供的不同的奶粉樣本裏,均檢測出有毒有害成份。

這種有害成分能夠增香、增稠、提味,卻對嬰幼兒的腎臟造成極大的損傷, 輕則腎結石, 重則腎積水, 長期服用將影響大腦發育, 導致腦癱。

檢驗結果一出,省公安廳領導全體震驚。

這樣的毒奶粉,是怎麽通過食藥監局檢測,怎麽獲得食品批號, 怎麽通過工商、衛生部門監管,堂而皇之進入各大商場、超市、小賣部的?

良而康食品集團公司, 那可是全省的明星企業。

董事長馮良康, 出身農家,從一家小小的炒貨攤開始自主創業, 逐漸發展成為集團公司,已成為湘省數一數二的明星企業。公司的經營產品從瓜子、花生到各類糖果、果脯、罐頭……應有盡有, 逢年過節、走親訪友, 誰家沒有買過良而康的食品?

今年年初良而康進軍奶粉市場,收購一家奶粉公司,推出的嬰幼兒奶粉一上市就受到老百姓的歡迎。正如高盛強所言, 奶香味濃郁、口味好、價格還便宜, 再加上良而康的廣告做得好, 一下子就占據奶粉市場的半壁江山。

這樣一家發展了十幾年的品牌企業, 公然生產、銷售傷害嬰幼兒身體的毒奶粉, 完全是自毀長城!禍國殃民!絕不姑息!

省公安廳迅速匯報省委, 省委高度重視, 成立專案組,聯合工商、衛生、醫療、教育等各個政府部門,開展嚴查、嚴打。

一夜之間,所有良而康牌奶粉撤櫃。

良而康企業董事會成員全部被帶走,接受內部調查。

以奶粉為切入點,趙向晚團隊對黃炬、戚宛娟的工作單位進行調查。

真相漸漸浮出水面。

今年七月。

高盛強送了兩罐奶粉,彭前澤給孩子喝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兒子尿液偏黃、小便時會喊痛。彭前澤找到黃炬,把孩子送到兒童醫院進行檢查,發現得了腎結石。

黃炬聯想到最近接診了十幾起嬰幼兒腎結石病例,內心起了疑竇。仔細詢問彭前澤孩子的飲食情況,在排除了幼兒園的食物問題之後,黃炬將懷疑的眼光投向奶粉。

彭前澤正好是食藥監局的技術人員,便帶著奶粉樣品進實驗室進行檢測,檢測結果讓他嚇了一大跳:奶粉裏竟然含有毒物!

因為良而康奶粉是高盛強送的,彭前澤擔心他會良心不安,選擇了隱瞞,甚至連自己的妻子也沒有告知。

彭前澤向領導匯報,卻被批評擅自利用實驗室做私人檢測,揚言他若繼續追查,便取消他的分房資格。

黃炬那邊也遇到了阻礙。

他向科室領導匯報,要求將這起嬰幼兒集體中毒事件上報衛生部門,並對良而康奶粉進行徹查。

可領導卻讓他閉嘴,說事情還未查明,也不一定就是奶粉的問題。黃炬還想說什麽,卻被領導威脅:還要不要評副高?

黃炬是正規醫科專業畢業的醫生,醫德良好,對患兒溫柔耐心,很受家長歡迎。只是因為他沒有寫論文、沒有學術成果、性格耿直不擅逢迎,一直沒有評上副高職稱。

黃炬與彭前澤都很痛苦糾結,於是找到戚宛娟,希望借助記者的力量對良而康奶粉進行調查、曝光,讓民眾自發抑制這個品牌的奶粉,以保護好孩子們的身體健康。

戚宛娟開始著手調查。

她拿著記者證來到良而康奶業公司,要求參觀生產車間、源頭奶農送檢流程、檢測報告等,直接奶粉質量問題提出質疑。

在遭遇到公司保安的阻攔、威脅之後,戚宛娟復印了患兒的就診報告,拿出檢測結果,懷著滿腔的憤怒,寫下一篇通訊稿,標題就叫《毒奶粉流入市場,孰人之罪?》

可是這篇稿子,卻被主編攔住。

主編說,良而康奶粉所有批文、批號、檢測報告都沒有問題,嬰幼兒身體出狀況也只是特例,現在正是扶持地方企業、發展地方經濟的關鍵時候,不能因為一兩個醫生的話、一兩份沒有單位公章的報告檢測單,將奶粉定性為“毒奶粉”。事情還未查明,貿然報道,將會引來社會上的軒然大波,對良而康的前途、命運影響巨大,甚至可能會引起公眾對政府公信力的質疑。

因此,主編將這篇稿子槍斃了。

戚宛娟一顆心似在油鍋裏煎熬,頭發掉了一大把,看著鎖在抽屜裏不能見天日的稿子,陷入沉思。

彭前澤的檢測報告、黃炬的門診記錄,戚宛娟的新聞稿——全都被某些人以權勢壓下。

他們都有家有口,工作是養家糊口的根本。與領導對抗、與權勢作對,會是什麽後果?他們心中有數。

可是,毒奶粉正在源源不斷地流入市場,看著越多腎功能出問題的就診兒童,聽到越來越多對奶粉質量的質疑與抗議,良知讓他們無法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