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1661年、春

永歷十五年,二月初七,澎湖。

“國姓爺!”

噔噔噔的聲響,一名穿盔甲的將士,疾步走進船艙,風暴趁著這個空隙,將滂沱大雨如箭矢一般射進來,發出哚哚哚的撞擊聲。

艙門關上,激烈的風雨聲轉眼又弱不可聞。

“咱們上了何斌的當!這澎湖上上下下就搜出百余石糧食,大軍吃一頓都不夠!”

艙內,所有將士都屏住呼吸。

宣毅後鎮·吳豪心底冷哼,抱拳對上首的人說:“國姓爺,現如今糧草不足,澎湖又連日暴風,我看……我們還是回廈門從長計議。”

當初他就再三反對收復寶島的計劃,現在還沒登島就出了事,他不但不感到為難,反而得意,說話語氣顯得高人一等。

“初四上的島,現在已經是初七,寶島就在眼前,暴風卻一點停的痕跡都沒有!”又一名將士開口。

風雨吹打飄窗,暴風呼嘯刺耳,三十米長的“大青頭”戰船微微晃動,像極了現在的大明江山。

眾將無言,靜待延平王做主。

鄭成功像是沒有聽見的眾人的話,依舊看著手裏的信。

是兵部侍郎·張煌言的信。

「與眾同欲者罔不興,與眾異欲者罔不敗。」

幹大事者,與大眾一心沒有不興旺的,與大眾二心沒有不敗亡的。

與眾同欲者……與眾異欲者……鄭成功思量著這兩個詞,繼續看下去。

信裏言辭尖酸刻薄,直接把他說成叛徒,指責他遠赴海島的本質是拋棄復明大業、組建他鄭氏的小朝廷。

眾將士忽然聽鄭成功高聲念道:

“昔年長江之役,雖敗猶榮,已足流芳百世,若卷土重來,豈直汾陽、臨淮不足專美,即錢镠、竇融亦不足並駕矣!倘尋徐福之行蹤,思盧敖之故跡,縱偷安一時,必貽譏千古!”

“混賬!這張煌言竟然敢說國姓爺效仿徐福、盧敖之流!”

“國姓爺,張大人言辭雖然激烈,但也只是想勸阻王爺,或許沒有惡意。”

“管他娘的有沒有惡意!那張煌言是什麽官?竟然敢如此羞辱國姓爺!”

下面的人吵成一片,鄭氏海盜起家,又發跡多年,有了些底蘊,所以手下海盜、文官、儒家都有一些。

鄭成功默默把信看完。

他沒把張煌言的話放在心上,他更擔憂的是眼前沒有一點停歇苗頭的風暴。

祭了天,寶島就在眼前,難道要被一場風暴困門口?

嗯?

他重看那一句:「倘尋徐福之行蹤,思盧敖之故跡」。

鄭成功手指敲打案幾,陷入沉思,想起這大海上許多傳說。

“國姓爺!”又一名將士沖進船艙,單膝跪地,“奉命巡航海峽的黃安大人來了!”

“他來做什麽?”鄭成功皺眉,心生不滿,隨即又有些不安。

眼下順治帝駕崩,清朝內部忙於權力交接,暫時無暇他顧,但也不得不防!

鄭成功進攻寶島的最大顧忌,就是清軍很可能會趁他東進的時候,突襲金門和廈門。

若真如此,大軍的後路被斷絕,自己很有可能被清軍和荷蘭人剿死在大海上。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他留下大批人手,以兒子鄭經為首,駐守金門、廈門,又令黃安率領六千人來回巡航,不許一切船只進入寶島海峽。

“讓他進來。”鄭成功放下手裏帶著雨氣的信。

“咚!”

“啊!!”

慘叫聲中,李長晝睜開眼,身體被綁,左右看看,在一艘船上,木頭的,科技應該不發達。

還有幾個人和他一樣,都被綁在兩根桅杆之間。

“法王!法王救我啊!”

“哈哈哈,法王?”拿刀的將士大笑,手裏切魚刀波浪似的抖著。

四周看熱鬧的將士也都放聲大笑。

這些人穿著軍裝,氣質卻像土匪,不,這是海上,應該說像海盜。

“咚!”

嘩啦!

海水沖上甲板,水流沿著甲板紋路,勾勒成文字。

【時間:1661年,4月25日,春】

【地點:寶島海峽】

【背景:為打破清軍的圍剿,鄭成功不得不思考退路,準備進攻寶島,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

【人物:東海法王(假·蓬萊仙人)】

【主線任務:幫助鄭成功收復寶島】

【提示:玩家‘能力’已全部轉化為‘法力’】

“咚!”“咚!”

從剛才開始,就一直傳來仿佛擂鼓的輕微聲響,李長晝擡起頭,朝聲音的來源看去。

一個人頭懸掛在桅杆上,被海風吹得晃蕩,撞在木杆上。

“咚!”

“頭懸梁,錐刺股,這次看來要發憤圖強。”李長晝嘆道,雙手輕輕一掙,扯斷拇指粗細的麻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