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布爾攻略

一加一等於二!

其實在朱大皇帝的構想之中,大明與華夏應該是天然的盟友,而且是共進退的那種。

就像另一個世界的“五眼同盟”一樣。

“五眼同盟”看似是情報組織,可是實際上他們卻是天然的軍事同盟,他們共同分享軍事技術,共同制定軍務計劃,甚至就連軍備,也都是彼此的補充。

“如果唐國能夠成為我們的盟友,與我們共同進退,那麽他們每增加一艘戰鬥艦,相對應的英國就需要在印度或者新加坡增加一艘戰鬥艦,以對抗唐國,那麽我們的壓力也就減輕一分,甚至就是將來,戰爭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唐國也可以從緬甸等地出兵,策應我們在其它方向的攻勢。”

朱大皇帝頓了下又說道。

“當然了,唐國也會得到非常豐厚的回報,緬甸、暹羅以及馬來半島,甚至菲律賓、爪哇,都可以交給他們,畢竟,華夏那邊也需要他們的殖民地的!”

朱大皇帝是非常慷慨的,在他看來華夏要是能夠參與到最後一波殖民地瓜分之中,對華夏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就拿現在來說,華夏已經從糧食出口國變成了進口國,每年需要進口200萬擔大米,要是算上南京那邊,差不多需要進口400萬擔,有了殖民地,對於保障大唐的糧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歷史上,以“丁戊奇荒”為標志,中國開始大量進口糧食,到1920年代,每年需要進口超過1600萬擔糧食,這個倒不是什麽所謂洋米傾銷,而是實實在的需求——畢竟,人總是要吃飯的,人口的增漲對食物的需求擺在那。

“可是陛下,唐國上下根本就沒有擴張欲望,於他們來說,最大的夢想就是統一,至於殖民地,除了少數人有這個想法,大多數人,從李鴻章本人到其朝中大員,對殖民地完全沒有任何想法。”

諸葛均的回答讓朱大皇帝頗為無奈的長嘆口氣,恨其不爭啊!

“而且,根據外交部的情報顯示,李本人並不願意參與到帝國與他的競爭之中,而且其私下裏與英國溝通宣稱——唐國素來無意介入列強紛爭,亦不願與英國為敵,他日大明若是與英國發生沖突,唐國將保持絕對中立……”

就這……大明好不容易扶持出來的,就是這樣的角色,朱大皇帝不禁有點兒心塞了,能不心塞嘛,花了那麽多錢,那麽多年,就扶持出一個要“保持絕對中立”的“朋友”。

看到陛下皺眉不語,想了想,諸葛均就說道。

“陛下,其實,臣以為我們還是可以考慮那個計劃,現在李家內部諸子紛亂,正是我們的機會,時機成熟的話,完全可以實施計劃,有各方策應,臣以為成功率還是很高的,到時候可以由七皇子回國主政……”

為什麽是七皇子?

因為七皇子的母親宋玉是華夏人,朱大皇帝的情人並不僅僅只有歐洲人,還是有幾個華夏人,宋玉的姐姐宋冰是伊利莎白伯爵夫人的國語老師,宋玉基本上是在伊麗莎白那裏長大,再後來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

如果取代李氏,七皇子比其它人更合適,因為他的母親是華夏人,這是他的天然優勢。

“朕知道了!”

朱大皇帝既沒有反對,也沒有表示贊同,諸葛均口中的計劃是一個醞釀多年的計劃——“紅色計劃”,大明這邊一直沒有忘記華夏,華夏人又怎麽可能忘記自己的根呢?

明太祖開國的年號洪武,洪與紅同音,紅與朱同色,寓的明朝國姓的意思。所謂的“紅色計劃”,既有恢復河山,驅逐韃虜的意思,同樣也有朱家在華夏的統治的意思。

這個計劃並不是中樞提出的,而是民間團體——涉及到許多青年人,他們渴望著恢復華夏河山驅逐韃虜,但是就大明官方層面上來說,為了避免錯過最後一波殖民地瓜分機緣,朱大皇帝把目光放在了海外,這也導致“紅色計劃”一直都只停留在民間層面。

不過這個民間層面的“層次”不低,涉及到許多高層官員或者高層官員的子女。即使是在帝國全力實施海外擴張的時候,他們也在穩步推進著這一計劃。

現在計劃推行到那一步?

朱大皇帝並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們已經選好了帝國皇位的候選人,就是七皇子。

“眼下於帝國而言,最重要的還是海外,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至於華夏,任誰都奪不走,無論華夏未來如何,最後總歸都是華夏人的華夏。”

至於那江山姓不姓朱,朱大皇帝壓根就不在乎啊!只要是華夏人的就好,當然,能成為像“五眼同盟”那樣親密無間的盟友關系,則是再好不過了,如果不能……那就用一體化來結成緊密同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