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白色黃金

剛果河畔的馬迪塔城外,一片寬闊無垠的橡膠園,好像雨林一般茂密。

這片橡膠園是馬迪塔創建之初開墾的橡膠園,也是這座城市第一批熱帶種植園。而且與其它地方不同的,這座橡膠園裏種植的2000余株橡膠樹,並不是本地育苗,而是不遠萬裏從巴西的熱帶雨林裏運出的樹齡在2年至3年的樹苗,通過的移栽的方式種下來的。

相比於其它種植園裏的橡膠樹,它們的格外的粗壯。去年就已經開始采膠了。

和所有采過膠的橡膠樹一樣,這些橡膠樹都是千瘡百孔的,盡是采膠留下來的痕跡。

“莉莉,你提著馬燈。”

因為割膠只能在清晨進行,陳金水特意讓女仆給他照著亮,在他用特制的刀子在橡膠樹的樹皮上割開一個口子時,李文德等人無不是的注視著緩緩流出的白色乳汁。

“在采膠時,我們只需要在樹上割開一個很淺的口子,但並不觸及形成層。只要不傷害形成層,就可以在不傷害橡膠樹的情況下,不斷的獲得橡膠……”

陳金水是南華派出的第一批留學生,他在英國學習的是植物學,作為一名植物學家的他,在兩年前來到中非公司,一直從事著橡膠樹的研究工作。

開始時,他研究的是育苗——每年公司都會從巴西采集數以百萬計的橡膠樹籽,但是育苗萌發率只有不到5%,作為植物學家的他,用了一年的時間,研究改良育苗技術,在把萌發率提高到70%後。他又把注意力投入采膠技術的改良上。

“無論是在南美洲,還是在剛果,工人們都用著類似的方法采膠,就是用斧子在樹幹上砍出口子,這種方法割開了樹皮,但同時也傷害了樹皮下面的‘形成層’。所謂形成層,是位於樹皮和樹幹木質部之間的一層薄薄的組織。形成層雖然薄,卻非常重要,因為無論是樹皮還是樹幹,都是由形成層中的細胞形成,只有形成層的細胞保持分裂和生長,樹幹才能繼續長粗。我發明的割膠法,不會對橡膠樹造成任何傷害,可以在未來的幾十年內,持續不斷的產膠!現在的采膠法,最多三四年,橡膠樹就會死亡。”

借著燈光,盯著割出來的采膠口,李文德問道。

“這種割膠法的產量有保證嗎?”

“產量比之前采膠法還略高一些。”

盯著緩緩滴落到碗裏的橡膠,李文德笑道。

“陳先生大才,我中非橡膠種植業大興,全賴先生的發明的‘割膠法’,如果此法成功,李某必定會向南華請示為陳先生嘉獎授勛。”

在眾人的歡喜聲中,陳金水又說道。

“李長官,這個割膠法不僅能在巴西橡膠樹上使用,也可以在剛果橡膠樹上使用,這幾個月我一直在雨林裏進行過試驗,我希望能夠在各個部落培訓一批割膠工人,采用新方法後,不僅橡膠的產量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部落可以就近采集橡膠,而不用像現在這樣深入到雨林深處,”

五年前,在李文德剛剛在還只是一個小漁村的馬迪塔站穩腳,就向內陸派出了探險隊,而探險隊,最大發現是什麽?

就是橡膠樹!

在剛果的雨林地區,到處生長著野生的橡膠樹。不過和巴西橡膠樹不同的是,這種橡膠樹看起來和藤蔓差不多。

也正是因為雨林的橡膠樹,驅使著公司向內陸擴張,甚至不惜修建了一條通往內地的鐵路。與此同時,公司還和酋長們簽署條約,規定各處部落每月繳納橡膠的稅額,但是收割野生橡膠是一項非常辛苦且危險的工作——為了獲得橡膠,他們不得不深入雨林,用鋒利的刀子將橡膠樹的外皮和藤蔓砍開,才能從中取出橡膠汁。為了迫使男子完成稅額,甚至不惜扣押土著婦女和兒童作為人質。

“到時候,每個村子都能完成相應的配額,所有的問題,也就……”

不等陳金水把話說完,李文德就打著哈哈說道。

“哎呀,先在我們自己的橡膠園裏進行這樣的試驗吧,至於部落那邊,就不用操心了。”

隨後李文德又岔開了話題,見狀,站在長官身邊的丁權少校,只是不以為意的笑了下。

橡膠稅額是什麽?

其實就是迫使部落勞動的工具。

至於所謂的“人質”,用處也是非常大的,她們在種植園裏勞動的同時照顧白人俘虜的起居,那些白人個個都是寡廉恥鮮的家夥,而土著女子也是熱(JI)情(QI)似(FANG)火(DANG),幹柴烈火的很容易勾搭在一起。

在公司的種植園裏,許多俘虜與本地的土著女子結合成立了家庭,這些黑白家庭的出現,有利於俘虜們的思想穩定。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都已經放棄了回到智利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