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背影

1995年對互聯網來說是一個波瀾壯觀的一年,也是一個改變未來的一年。

可這一年對普通人來講卻沒有什麽不一樣,除了和以前一樣的生活外,就是滬海、燕京等大城市的居民,許許多多的房地產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突然就冒了出來,城市各處也開始建起了不少樓盤,到處可以見到正在施工的工地,新的房改政策開始施行,商品房也逐步取代了原本的福利分房。

1995年過去,1996年隨之而來,一開年不久,各處的房地產市場更為火爆。似乎剛剛過去沒兩年的瓊島房地產泡沫破滅根本和各地的房地產業興起毫無關系,而且房價也在這種情況下開始不斷上升,人們的購房欲望也從一開始的淡然漸漸變得火熱起來。

這些,盛華地產方面尤其能感受得出來。就拿之前盛華地產建好靠近田林的樓盤來說,最初盛華投資在這裏開放的時候,這邊還是一片荒地,等建好樓盤部分進行安置,部分進行銷售時,每平米對外的售價只不過2000出頭。

這個價格在當時不算低了,畢竟這裏在中山環路以外,按照老滬海人的看法,這個地方是以前的郊區,市區的人除了沒辦法,根本就不會搬到這裏住。

可現在不同了,短短兩三年的時間,附近的樓盤一個接著一個建起,整個社區也漸漸開始完善,而隨著幾部公交車也延伸到了這邊,再加上一些商業設施的進入,這邊開始慢慢有了人氣。

現在這邊的房子已經從最初的2000多元左右漲到了4000元左右,這樣的漲幅是相當驚人的。當初因為安置搬過來的居民怎麽都沒想到才過了這麽點時間,自己的房子就漲到了這樣的程度,這不由得讓他們又驚又喜。

此外,房改政策的調整也給普通人提了個醒,這就是施行了好幾十年的分房政策徹底結束,未來要改善居住條件,只能通過市場自己去買房解決了。

圓明園路,這一條很短的路,由南往北僅僅只有462米,但這條路位於市中心,比鄰江邊,大名鼎鼎的匯報大廈就在路口。

離匯報大廈不遠,也就是斜對面的地方有一處建築,這個建築是滬海最早的房地產交易市場之一,也是規模最大人氣最多的。

明年時,這邊會正式掛牌成為區房地產交易中心,而現在入駐的是全市大大小小的房地產公司,許多公司在這裏租了辦公室,辦公室是半開放性質的,門口和辦公室內貼滿了滬海各處房屋信息,引來有意購買商品房的居民在此尋找合適的房子並洽談。

盛華地產的總部已經搬到了盛華大廈,隨著盛華大廈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不僅是盛華地產,就連盛華集團下屬的一些公司也陸續搬遷了過去。此外,大廈的入住率不錯,畢竟這幢大廈是江東目前最高最先進的商務樓,在目前滬海商務樓不多的情況下,一些大型公司,尤其是跨國和外資公司選址辦公地點的時候首選的就是盛華大廈。

李大琪目前的工作主要是負責盛華通訊、電腦、家電等,盛華內部分工明確,李大琪負責這些業務已經好多年了,隨著盛華的幾次調整,公司內部結構也趨於完善,他總抓這些駕輕就熟。

由於工作的原因,李大琪常住鵬城,不過滬海作為老家也經常會回來住上幾天。

之前,李大琪回來的時候往往會住在以前的家,也就是最早李家的那幢洋房。這幢洋房重新回到李家手裏後,特意做了精心的修繕,但後來李大琪和父母因為工作原因去了鵬城,隨著鵬城那邊的發展,他們索性在鵬城重新安了家。

等到李曉蕓大學畢業工作後,這邊就直接交給了李曉蕓,再之後李曉蕓和羅陽結婚,當時羅陽也沒在滬海買房,李家商量了下,就把這套房子給了李曉蕓和羅陽夫妻作為他們的新婚祝福,李曉蕓夫妻推辭不過只能接受,但依舊給父母和哥哥李大琪留了房,所以李大琪有時候回滬海也會在這邊住上幾天。

不過李大琪並沒住太久,畢竟妹妹和羅陽已經結婚了,而且他們很快就有了孩子,自己雖然是李曉蕓的哥哥,可老是住妹妹家也不是那麽方便,何況妹妹和妹夫還要過夫妻生活呢。

所以李大琪沒多久就托人重新買了一套房子,地方在靠近交響樂團的居爾典路,這邊離原來的家不遠,而且環境很是幽靜,房子雖然比不上宋朝援的那麽大那麽好,畢竟宋援朝的那套房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過李大琪入手的這套房在滬海也算得上相當不錯了。

其實不光是李大琪,受到宋援朝的影響,這些年無論是秦正國還是顧傑,包括羅陽、羅琳、孫耀良、小喬、大兵、軍子,甚至後來認識的陳小二、汪朔、馬嘟嘟等人,都在燕京、滬海等地購置了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