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資源利用

一個多月後,一家名叫泛通科技的公司在滬海很低調地成立。

這家公司老板有兩位,一個是孫耀良,另一個就是陸海榮,公司主要業務分為兩塊,一塊是投資,另一塊是再生資源利用。

前者很容易理解,這塊業務和盛華的投資公司基本類似,主要尋求合適的企業進行天使投資。

天使投資起源於美國,於1978年誕生,雖然誕生的時間不長,但這些年的發展速度很快,而且天使投資如今已逐步取代最初的傳統投資,漸漸成為了投資界的主流,而宋援朝的盛華投資和盛華投資下屬的幾家投資公司,目前也主要從事同樣的投資工作。

至於後者,聽起來有些高大上,但實際真要論起來卻不怎麽樣。

再生資源利用,從字面上來理解無非就是把那些可以再生利用的資源進行收購和整合利用出售,從而獲取利益。可實際上,這種聽起來高大上的產業用一個通俗易懂的名稱來形容,就是“收破爛”。

收破爛,這對於普通人來說並不是新鮮事,平日裏家裏積攢的報紙、牙膏皮、玻璃瓶、金屬件等等,等積攢到一定程度送到廢品站去回收,又或者在家聽到外面有人搖鈴吆喝,騎著板車(三輪車)走街串巷收破爛的人來後,把這些東西給對方換錢。

收破爛的人收集到這些東西,然後把它們分門別類,然後再賣到需要原料的工廠去,從差價中獲取,這樣的流程就屬於再生資源利用。

孫耀良和陸海榮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孫耀良曾經在司特任職,不僅是銷售公司的總經理,還是司特集團的副總。而陸海榮呢,作為改革開放後出國留學的大學生,在海外獲得了博士學位,如今又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是商學院最年輕的華裔教授。

這兩個人一個是商界精英,一個是名副其實的學者專家,他們一起創業偏偏選擇了這個行業,不能不讓人大為意外,甚至跌碎了一地眼鏡。

這樣的兩個人幹什麽不好?偏偏幹收破爛的行當?簡直無法想象?按理說以他們的經驗和人脈就算不搞房地產也搞搞國際貿易什麽的呀?收破爛?就不怕跌了自己身份?

不過別人怎麽看管不著,宋援朝卻非常看好他們的選擇。宋援朝不得不承認孫耀良和陸海榮從這個角度入手開創事業是有獨到之處的,而且他們的選擇在如今也是最有可行性和成功性的。

別小看收破爛這個行當,實際上每一個行業都有行業的優勢,當把所做的行業幹到尖端的時候就不簡單了。

隨著這些年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內經濟發展速度極快,各行業的發展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絲毫不為過。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城市的建設,和十多年前相比,如今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也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變化。

各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後世的世界工廠已經有了稚形,出口數額不斷增長,內需也在連番上漲。

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國內各行業生產對於原材料的需求量極大,而許多原材料僅僅靠國內的供應根本無法滿足,所以大部分只能依靠原材料進口,但原材料進口價格高昂,再加上國內的需求量不斷增長,導致許多原材料的國際價格一直在不斷上升,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再生資源的利用就成了這方面需求的替代品。在許多原料使用中,再生資源利用可以占有極大比例,其中包括金屬類再生資源,比如廢舊鋼鐵等。

此外,快速消費品的飲料包裝方面,也就是塑料瓶的生產中再生資源也占有極大比例,塑料瓶的生產原料是塑料粒子,但在生產中全部使用塑料粒子生產成本太高,按照工藝可以適當地添加一定比例的回收塑料瓶打碎的塑料片作為補充,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當然了,所提及的這兩類再生資源僅僅只是一小部分,再生資源利用範圍極廣,除去這些外還包括其他各種行業各種產品的再生資源利用,比如紙類、玻璃等等。

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其蘊含的商機可不小,在國外再生資源利用已經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但在國內還處在很初級的階段,國內的再生資源利用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具有專業性和科技性的結構,孫耀良他們從這個角度入手,不得不承認眼光獨到。

在原本歷史上,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在國內形成規模要在兩三年後才開始,其高峰在2000年左右達到了一個峰值。而在2004年左右,鑒於再生資源產業的不斷擴大,從而導致一些商人為了牟利在經營再生資源業務中從海外直接把“洋垃圾”拉到國內填埋處理,從而造成了環保方面的惡化。

考慮到這方面因素,政策對這個行業進行了限制,對經營這行業的企業提出了注冊和準入制度,並對經營設置了審批門檻,這才遏制住了這行業的無序發展,剔除了一大批打著再生資源利用實際上卻是做洋垃圾回收牟利業務的公司,確保對環保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