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股市

江東的那塊地拿下來速度很快,不過中山路以南的那片地目前還到不了手,現在只是初步的談下來而已,因為目前農田和當地村落的存在,需要地方上做一些安置工作,真正到手最早也是明年夏天的時候了。

此外,就是宋援朝原本住的弄堂那邊的事了,為此宋援朝已經通過關系和那邊區裏進行了談判,提出了對這個區域的改造方案。

相比拿兩塊地,老弄堂的改造難度就大了不少,畢竟這裏是市中心,許多人在這裏住了兩代甚至三代人了,一下子離開原來所住的地方,從心理上有些難以接受,而且一下子從市區搬到第八區西南方向,還是中山路外圍向南的區域,有些人也很難接受。

但宋援朝要對這個區域進行改造是許多年前就有的想法,何況他這個項目的投入並沒有考慮在商業上的過多利益,相反宋援朝是想以老弄堂那邊的老建築改造既保留原汁原味的樣貌,同時也通過改造的手段解決這裏臟亂差的環境,從而建造一個別具一格的舊滬海風格的小區。

說白了,這有些類似於後世的新天地模式,但卻以住宅區而不是商業開發為主。

此外,對於那些老街坊鄰居,宋援朝也沒有想借這個機會把他們全部趕走的想法,反而更希望大部分街坊鄰居能夠繼續留在原處,和以前一樣生活。

當然了,改造的基礎上,是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的,就算宋援朝希望一些老街坊鄰居留下來,可也是有條件的。

比如以後改造完的石庫門房,會恢復到最初的一幢一戶的格局,而現在這裏一幢住著好幾戶人家呢,自然是不可能滿足。

願意留下來的,可以花一筆錢補齊改造差價,從而獲得擁有整幢樓房的產權。而掏不出這筆錢的,宋朝援也不會虧待他們,以後可以搬遷到新樓盤那邊去,獲得比原來住房面積大了許多的新房子,從而改善居住條件。

這個方案是宋援朝綜合考慮後確定下來的,說句實話采取這個方案在裏弄改造這個項目上不僅不賺錢,還會有一定的虧損,虧損的部分會由新小區多余的商品房來進行商業操作上的彌補,從整體來說兩個項目是同時進行的,最終的獲利並不多。

但這麽做宋援朝認為是值得的,何況現在滬海的房地產剛剛開始,房子的價格也不貴,拿地成本和建造成本都很低,根本不是數十年後高昂的拆遷費用能相比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哪怕目前來看項目不賺錢,但長遠來計算宋援朝依舊是獲利,而且是獲利異常豐厚。宋援朝也不是奸商,更不會把老街坊鄰居當剝削對象,他這個方案說實在的非常優厚,甚至優厚到了地方協調的同志有些不理解的程度,不過宋援朝也沒多解釋,直接讓剛剛成立的滬海地產公司的人按照他的要求去處理就行,至於其他的什麽都沒說。

11月26日,滬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第二個月,也就是12月19日,滬海證券交易所開始交易,標志國內在改革開放後股票市場的重開。

比滬海證券交易所成立稍晚的還有鵬城證券交易所,鵬城證券交易所是12月1日成立的,這個事件可以說是改革開放後的大事件。

幾十年過去了,國內知道並了解股票市場的那些老人早就步入晚年,大部分普通人根本不了解什麽叫股票交易,更不懂得股票究竟是什麽東西。

交易所第一天開盤,上市的股票一共有八個,這八個股票後來也被稱為“老八股”。

這一天是周三,上午股票開盤,首個交易日的開盤指數是96.05點,下午收盤以最高99.98點收盤,全天的成交金額為49.5萬元。

這天,宋朝援特意去了一趟證券公司,在那邊開了戶,作為歷史的參與者,宋朝援見證了滬海股票市場的開業和競價,並饒有興趣的直接參與了一把。

由於這是國內股票市場的恢復開業,許多工作就連證券公司的人都在摸索過程中,一切都很簡陋,競價和成交大多都是靠著手工和電話進行溝通的,然後再把競價直接寫在黑板上進行公開。

這種操作模式倒和香江一些電視劇早期的股票市場有些類似,比如香江著名的電視劇《大時代》裏就有這樣的情節,穿著馬甲的交易員肩膀夾著電話,飛快地填寫單子並大喊著和其他席位交易員進行股票競價,整個現場幾乎如同拍賣行一般熱鬧非凡。

這種情況,宋援朝也是第一次見到,前世的時候宋援朝也玩過股票,但這是1992年的時候了,1992年元旦後,國家發行了第一批股票認購證,一張認購證的價格是30元,這個價格可不低,而且按照認購證的中簽規則,一旦沒有中簽,這30元等於是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