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陸世良

陸世良是南都的一把手,他在南都工作也有好幾個年頭了。

江大海離開南都之後,接替江大海的是一位新同志,不過在南都呆的時間並不長,僅僅不到兩年就離開了。

等這位同志走後,陸世良才來的南都,並且擔任了南都的一把手。

陸世良這人是搞政務出身的,對企業工作並沒有什麽經驗,而且性格也不如當年的江大海那麽強勢,卻和上面的領導關系不錯。

在一把手這個位置上,陸世良對南都的實際經營插手並不多,和現在的廠長錢萬江以前就認識,所以配合的還算不錯,相比當年江大海和顧平之間針鋒相對,他們兩人在南都卻是一團和氣。

這其中固然有陸世良不是江大海的原因,也有前幾年廠長責任制的確定因素。從這點來說,陸世良倒是有幾分自知之明,而且他也明白自己不懂企業經營,所以除了自己本職工作的一攤,其他方面基本都和錢萬江商量著來。

從這點來看,似乎南都的內部氣氛要比江大海時期要好許多,可實際上這些年南都情況越來越糟,和陸世良、錢萬江兩人卻是分不開的。

雖然江大海和顧平時期,兩人因為誰都不服誰,內部爭鬥激勵,可不管怎麽說無論是江大海還是顧平無論在企業管理還是生產、銷售上都是很有一套的。

假如在計劃經濟時期,以陸世良和錢萬江的平庸或許會安安穩穩幹下去,一直混到退休也是有可能的。畢竟計劃經濟時期企業經營簡單,一切都按照計劃來進行就行了,也不需要費腦筋考慮產品、市場等方面的問題。

可現在不同了,隨著改革開放已經有了十來個年頭,一切早就和以前變的不一樣了。靠著“無為而治”想安安穩穩當一輩子國企的領導根本不可能,再加上陸世良和錢萬江上任後接連出了幾個昏招,又錯過了幾次機會,使得南都情況越來越糟。

現在的南都表面上依舊是一家大型國企,可內部已是千瘡百孔,企業沒了活力變的死氣沉沉,產品在市場上越來越不好賣,三角債數額越來越大,從去年開始南都的資金就出現了嚴重問題,靠著南都本身就連正常維持企業運轉都艱難,無奈之下只能向上級部門求助,用著上面撥下來的款子拆東墻補西墻勉強度日。

陸世良也不傻,他雖然不懂企業經營,更沒有帶領南都走出困境的能力,可他卻很清楚南都的時間不長了。

上級部門不可能無休止地對南都進行補貼,這樣的撥款終究有一天會到頭。但對於現實,陸世良也拿不出什麽好辦法來,對他而言無非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罷了,能熬一天是一天,上面撥下來的款子除了填補企業漏洞外,就是用來吃吃喝喝,反正這樣的日子不長了,能吃喝多久算多久再說。

所以當前兩個月,陸世良再一次向上級部門求助,要求上級部門撥款,但上級部門卻沒有和往常一樣爽快地把款子撥下來的時候,陸世良就隱隱感覺到了不妙。

一直沒等到款子下來,陸世良心裏忐忑不安,找來錢萬江兩人關起門商量了半天也沒商量出個名堂來。最後,還是靠著和之前一樣拆東墻補西墻自己先弄了筆錢勉強把這個年熬過去。

等過了年沒多久,上面的領導就把陸世良和錢萬江找去談話,告訴他們經討論後決定對南都進行改制的結果。

得知這個消息後,陸世良和錢萬江都是震驚不已,但卻又無能為力。他們兩人其實心裏都清楚,這一天終究會來,卻沒想到會來的這麽快。人嘛總有僥幸心理,總覺得或許最糟糕的結果不會落在自己的頭上,可當這一天最終來到時,心裏又有些無法承受。

反對是絕不可能的,如果陸世良和錢萬江有這個魄力的話,南都也不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在領導面前,兩人都表了態,表示接受上級的安排,一定在南都站好最後一班崗,配合好對南都的改制工作。

回到南都,憂心忡忡的兩人就關起門來商量了半天,商量的內容無非是他們接下來怎麽辦,還有關系到他們自身利益的一些事的解決等等。不過就在他們商量的時候,有關南都改制的消息已經傳了出去,短短幾個小時裏,整個南都上下就全知道了。

接下來的日子裏,陸世良和錢萬江一直在關注南都最終改制的方案進展,同時兩人也暗中在找後退的門路。

一旦南都完成了改制,他們未來能否留在南都都是一個未知數,而且對陸世良和錢萬江來說,與其留下來倒不如找一個更合適的去處,反正他們都是國企的領導,身上還有著行政級別,就和當年江大海和顧平一樣,借此換個地方幹或許也不錯。

“陸書記,這個需要您簽個字。”傳來了敲門聲,陸世江放下了手裏正在看的報紙,隨手拿起一份也不知道什麽內容的文件裝模作樣地翻著,說了一句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