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剝離

還沒等到羅琳她們回來,李大琪和秦正國就先到了。

宋援朝起身帶著他們去了書房,在書房坐下聊起了正事。

這半年,因為宋援朝一直不在國內,盛華的工作都是由李大琪、秦正國還有在香江的徐慧負責的。

雖然宋援朝一直和他們有電話聯系,但有些事僅僅靠電話是不夠的,所以這次宋援朝回來前就和李大琪還有秦正國約好在滬海見面。

喝著茶,聽著李大琪和秦正國對公司的匯報,宋援朝時不時在記錄本上記下幾個要點,然後又詢問了一些情況。

一個多小時後,基本的匯報完成。宋援朝問還有什麽沒說,這時候秦正國忍不住開口問道:“我說援朝,盛華服飾那邊你真的打算結束了?是不是再考慮考慮?”

在回來之前,宋援朝就電話告訴秦正國,準備把盛華服飾的業務給出售,包括在鵬城的盛華服裝廠等一系列的產業。

秦正國接到宋援朝的電話後就著手安排了這項工作,這些日子已經做好了資產審核和其他前期準備工作,就等宋援朝回來正式拍板了。

雖然秦正國不折不扣執行了宋援朝的這個命令,但對於宋援朝這個決定還是有些異議的。畢竟盛華服飾是盛華最初起家的產業,從開始建立到現在,盛華服飾為盛華的江山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沒有盛華服飾,根本就不會有現在的盛華集團。

尤其是最初,盛華服飾為盛華集團提供了大量的現金流,也是盛華集團內部一個非常重要的利潤來源。再加上前幾年盛華集團以盛華服飾的名義進行上市,獲得了大量資金,而秦正國、李大琪等人也借著盛華服飾的上市一躍成為了擁有資產上億的富豪。

現在宋援朝突然決定要結束盛華服飾,並且出售盛華服飾的產業,在感情上秦正國還是很舍不得的。

“目前從紡織品產業來看,雖然出口利潤比以前少了許多,可整體的出口額還是在不斷上升的。盛華服飾作為盛華上市的主體公司,在現在這個情況下出售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不如再等一等?”

“大琪,你的看法呢?你以前是盛華服飾的總經理,對於這一塊情況更熟悉,你是怎麽看的?”宋援朝沒有回答秦正國的問題,反而對李大琪問道。

李大琪皺眉思索問道:“援朝,是不是你這次在外面聽到什麽風聲了?才做的這個決定?”

宋援朝笑笑,搖頭道:“風吹草動這些暫且不說,我問你們,自改革開放到現在,全國目前紡織品企業,包括服裝企業有多少家?或者從小的來說,僅僅鵬城一地極其周邊地區,現在又有多少這樣的企業?”

一時間,李大琪的眉目緊皺,就連秦正國也若有所思。

宋援朝手裏拿著打火機輕輕在扶手上磕了磕,起身道:“你們的顧慮我能理解,而且從目前情況來看,紡織品產業或者說服飾產品在未來的日子裏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但有個問題必須要看清楚,從八十年代初期到現在,整整十年的時間,也就是國內的同類企業發展速度和行業競爭問題。”

“剛才正國也提到了目前盛華服飾在利潤方面的下滑情況,雖然這個下滑還不是太明顯,而且由於出口量的不斷上升,整體的企業利潤依舊保持在一個較好的情況。”

“可是這個產業面臨的問題卻是實實在在的,說句不好聽話,從我的角度來看,紡織品包括服飾產業已經是夕陽產業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民間資本進入這個行業,相互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在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就會導致將來出口額不斷放大的情況下,使得利潤越來越少。”

“還記得去年大劉把電器廠出售給盛華的事吧?”宋援朝問,見兩人點頭,宋援朝又問:“大劉為什麽要出售電器廠給盛華?不就是因為出口利潤的不斷下滑麽?大劉自己都說過,當年他靠著電風扇占領北美市場的時候最初利潤可以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比例,可現在因為競爭太激烈,利潤只能維持到3%左右,做電器出口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其實道理是一樣的,紡織品也是如此,最初大琪在滬海成立騰飛廠,正國在香江以盛華的名義出口產品,當年的利潤能達到多少?如今的利潤又是多少?如果不把國家退稅計算在利潤方面的話,真正的利潤又是多少呢?這是一道很簡單的算術題,我想你們很容易計算得出來吧?”

李大琪和秦正國兩人對視一眼,默默點了點頭。

宋援朝繼續道:“盛華收購大劉的電器廠,是為了盛華在電訊產品和電腦產品做基礎進行轉產,同時我們在內地市場也有大劉沒有的優勢,不用靠出口僅僅靠內地電器市場就能很滋潤地活下去,這個著眼點和大劉生產風扇出口是不一樣的。而在紡織品產業方面,目前的盛華服飾卻不具備這樣轉產和改變的能力,既然如此它的最終結果也是早就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