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面館偶遇

想到這,宋援朝不由得為自己這個主意點了個贊。

對於羅陽向影視業進軍的想法他還是支持的,不過要打開局面從目前來看有些難,如果用紀錄片的方式倒是一個契機。

宋援朝記得八九十年代,包括七十年代時期,對於國內的這種紀錄片很少,除去一些業余愛好者拍攝的街景外,也就是國外的一些專業紀錄片制片人來中國拍攝的紀錄片了。

說起來也有些慚愧,要在後世尋找優秀的具有時代感的當時紀錄片,國人的一個都拿不出去,反而得去看外國人拍攝的內容。而今天宋援朝突然想到了這點,或者能通過羅陽來改變這個情況。

漫步在街道上,宋援朝走的不急不緩,用旁觀者的目光看著面前流轉的畫面。

向前過了兩條馬路,宋援朝朝右邊的小巷轉去,這邊的車流要少了許多,也顯得更安靜了些。

即將要到家的時候,宋援朝突然想起家裏現在就一個人,回家還得自己做飯呢。

停下腳步,宋援朝思索了下,這個時候去張家阿娘家吃飯倒也可以,不過他想了想還是沒去,因為沒提前打招呼,以他對張家阿娘的了解自己去了阿娘肯定會特意給他再弄兩個好菜什麽的。

這樣反而麻煩老人家了,一年年過去,張家阿娘身體雖然不錯,可畢竟年齡也漸漸大了,所以宋援朝覺得還是自己外面找個地方湊合湊合得了。

宋援朝沒有繼續往家那邊走,選了個方向朝東行去。

他記得東邊過去和霞飛路交接的一條街上有不少小飯館,反正自己就一個人,隨便找一家湊合一下得了。

過了十來分鐘,宋援朝來到了這條街,正要找飯館呢,隱隱約約傳來一陣香味,宋援朝聞著這股香味朝前走,二十來米後,就看見一條弄堂口不知道什麽時候開了一家新的面館。

這家面館位於弄堂口的過街樓下,所謂的過街樓就是在弄堂口靠近馬路的一側有個開門,開門是倒U字型的,下面就是進出弄堂的口子,而上面是居住的房子。

這種結構在滬海很是普遍,而且這樣的過街樓通常縱深不小,一般在七八米左右,寬度也起碼在四五米上下。

而這家面館就是開在這樣的過街樓下,是用木板加玻璃搭建起來的,如果宋援朝猜的不錯,這是居委會特別批準給個人的,因為前幾年陸陸續續返城的知青問題一直存在,直到現在還有不少沒解決,為了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滬海現在采取了支持這些返城知青自己創業做個體戶,弄這麽一個地方,也算是個做買賣的門面了。

讓宋援朝有些意外的是這家面館不是滬海常見的蘇式面,而是拉面館。

在後世,滬海街頭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拉面館,拉面這玩意並不稀奇。可在如今,拉面館卻是在滬海很稀罕的,整個滬海都瞧不見幾家。

這家拉面館看起來生意很不錯,被隔開狹窄的店裏幾張桌子全坐著吃面的人,就連店外的走廊處還擺了好幾張桌子,不少人坐在那邊或在吃,或等著面來。

靠近裏面位置,是拉面操作區,一個和宋援朝差不多年齡的男子正在做拉面,拳頭大小的面團在他手裏變化著,然後拉出或細或寬的面條,在他一旁一個大鍋裏煮著牛骨湯,湯濃濃的,還加了不少咖喱粉,一股誘人的香氣飄散開來,讓人食欲大增。

剛才宋援朝在路口聞到的香氣就是這樣來的,宋援朝剛剛站定,一個女人就招呼宋援朝是不是吃面,如果要吃面先找位置,有了位置招呼一聲就行了。

邊打著招呼,邊利索地收拾別人吃好的碗筷,再把男人下好的面條給端到顧客面前,如果宋援朝沒猜錯,這個女人應該是這男人的老婆吧。

隨便找了個臨近的位置等了片刻,前面的人吃完後宋援朝坐了下來。

然後招呼女人要了一碗咖喱牛肉拉面再加了個荷包蛋,付了錢後耐心等著,片刻熱氣騰騰的面就端了上來。

拿筷子挑起面吃了口,又喝了口湯,也許是因為好久沒吃拉面的緣故,又或者這家拉面館的用料不錯,這面居然出奇的好吃。

宋援朝大口吃了起來,因為一冷一熱邊吃邊吸著鼻子,熱乎乎的面條下了肚子,整個人暖洋洋的。

“咦,宋援朝?你怎麽在這?”正吃著起勁呢,一個熟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宋援朝擡頭一看居然是自己的同學,也就是在第二食品店上班的杜文婷,不光是杜文婷一個人,在她身邊還有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和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

“這麽巧呀!”宋援朝頓時笑了起來,看看杜文婷和她身邊的男子和小男孩:“老同學,怎麽著全家出動來這吃面?這位是你愛人吧?這個就是你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