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華僑新村

回到滬海宋援朝先處理了下分公司的工作,這才騰出空來辦其他事。

忙碌兩天就到了周日,上午帶著林燕和孩子去了長風公園,下午三點把林燕和孩子送回家,宋援朝去了顧傑的家。

顧傑已經不住在原來的地方了,早在半年多前顧傑就幫家裏買了房子,不過和宋援朝不同,顧傑買的是滬海第一批商品房。

滬海的商品房要比其他城市早些出現,1980年的時候宛南華僑新村開建,雖然是涉外商品房,但也同樣屬於真正的商品房。

1982年,市裏確定了涉外商品的建造出售資格,自此商品房在滬海開始出現。當然對內的商品房正式銷售要等到後年,也就是1986年才開始,目前滬海擁有的商品房都是涉外房,普通老百姓可沒購買資格。

顧傑現在拿的是香江護照,也算是海外華僑的一員。所以他在剛剛建成不久的宛南華僑新村買了幾套房子,分別給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同時也給自己留了一套自住。

此外,顧傑還看中了在虹橋鄉剛興建的別墅房,提前預購了一套,不過現在房子還沒建好呢,自然不可能住過去,所以他現在還是住在宛南華僑新村。

宛南華僑新村其實離市區並不遠,比鄰萬體館,但從地理位置來看在中山環路也就是後世的內環線外。

現在的滬海人還把中山環路作為市區和郊區的劃分界限,在環路以內的稱為市區,在環路以外的就叫郊區。

當然了,這個說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也產生了變化,等後來內環線建成後,環路以外的也屬於市區了,等到中環和外環線陸續通車,市區的概念進一步擴大化,這就是城市發展的結果。

宛南華僑新村,從後世的角度來看只是普通的六層樓房,和其他普通居民小區沒什麽區別。

但在這個時代,能住上樓房的都是令人羨慕的對象,要知道滬海近1200萬人口中,絕大多數都有著居住難的問題,許多人依舊幾代住在矮小擁擠的老城區甚至“滾地龍”,有些年輕人因為家裏沒住的地方,就連結婚都只能出去租房又或者螺絲殼裏做道場,想盡辦法在有限的居住條件裏弄出能安放一張婚床的位置。

住上樓房,通自來水,還有抽水馬桶,這在許多人眼裏是夢寐以求的,何況宛南華僑新村這樣的高級涉外小區呢?一般人別說住在這裏了,就連大門都進不去。

宋援朝是開車去的,從家到顧傑那邊也就十來分鐘的路程,到了小區門口嚴格的門衛見到宋援朝的小車過來也沒問,直接就開門放行了,這倒省卻了宋援朝不少麻煩。

進了小區,順著墻外的樓號很容易就找到了顧傑家的位置,把車在樓下停好,宋援朝提著兩盒茶葉就上了樓。

“援朝哥?你怎麽來了?”到了地,敲門,不一會兒門就打開了,顧傑見是宋援朝站在門口很是意外。

“怎麽?不請我進去坐坐?”宋援朝笑眯眯地問。

“快進,快進來……”顧傑回過神連忙招呼宋援朝進屋,宋援朝進了房間,看了眼打過蠟的地板,直接就脫了鞋。

“援朝哥……其實沒事的,這地板直接踩就行了,我這沒這麽多講究。”

“呵呵,這麽漂亮的地板鞋子直接踩上去不就臟了麽?”宋援朝笑道,穿上顧傑給他的拖鞋,同時順手把手裏的禮物遞了給他:“你小子也真是的,搬了家也不請我喝酒?給,今天來的匆忙,也沒帶什麽好禮物,兩盒家裏拿的茶葉,也算祝賀你喬遷之喜了。”

顧傑接過茶葉看了一眼就笑了:“我說援朝哥,你這個禮物可不是什麽小禮物,你這個茶外面可是有錢都買不到的。”

“呵呵,茶麽,又不是稀罕東西,人家不清楚你會不知道?行了,別裝模作樣了,收起來吧。你這房子看起來不錯呀,我參觀參觀?”

宋援朝笑著看看四周,顧傑把茶葉隨手放到一旁,帶著宋援朝參觀起了他的小窩。

這個小區的房子從外表來看和後世的普通居民小區沒什麽區別,但內部卻大不相同。

由於建這個小區的時候,這裏就是作為涉外房出售的,所以標準遠比工人新村和九十年代初建造的六層普通居民小區要好許多。

整個小區的房子結構有兩種,一種是70平米的二房一廳,還有一種是92平米的三房一廳。

現在可沒有什麽公攤的說法,這個面積是實打實的,如果按照後世的面積計算,像顧傑現在住的二房一廳的房子面積要接近90平了,而三房的就更大了。

進門是一個兩米左右的走廊,走廊的盡頭就是客廳。客廳朝南連著陽台,走廊右邊是廚房,再過去是衛生間。

穿過廚房和衛生間,盡頭有兩間房,一件朝南的是主臥室,大約12平米左右,還有一間朝西開窗的房間是次臥,現在被顧傑裝修成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