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盛華電子

羊城到鵬城新修的國道使得交通暢通許多,哪怕臨近鵬城過了兩個檢查口還是比以前提前好些時間抵達目的地。

李大琪說的沒錯,這一次到鵬城發現路上的檢查力度比之前大多了,如果不是李大琪開著這輛掛有通行證的大奔避免了不少麻煩,說不定還要耽擱不少時間。

車到鵬城,徑直朝著盛華的園區而去,一路上經過的工廠也比之前多了好些,街上也到處可見不少年輕的打工妹打工仔,這些年輕人來自全國各地,帶著理想和對未來的憧憬來到這個嶄新的城市,從而開始了他(她)們改變人生的重要一步。

望著窗外而過,幾個邊笑邊說話的年輕人,宋援朝能從他(她)們的臉上看見這些,心裏不由得感慨萬千。

這些年輕人中,有不少人後來獲得了成功,有的人自己成了老板,也有的人成了優秀的技術人員,還有些人成為企業的管理者和中堅……,但更多的都是些普通人,他(她)們來到這個城市打工賺錢,從而用這種方式改變自己的生活。

有些人來了,也有些人走了,有些人留下來成了融入了這個城市,也有些人拿著在這裏賺到錢回到了老家開始新的生活……但不管是那一種,在他們的人生中,這一段經歷是永遠都無法忘卻的,而這個城市也同樣不會忘記他(她)們曾經的付出。

盛華的規模在這兩年裏發展的極為迅猛,目前盛華園區是鵬城最出名的一個園區,不僅是盛華公司,還有不少同行業和相應配套的工廠在這裏設廠,從而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良好循環。

現在盛華的主廠區經過二期和三期兩次擴建比當年又大了不少,職工數量也在原基礎上翻了一番。

除去盛華核心的服裝廠外,還有盛華的幾家其他工廠。

有些工廠是盛華作為配套廠從香江收購後在鵬城投資重建的,也有的是和盛華合作多年的香江工廠特意從香江那邊遷移過來的,再加上其他和盛華多多少少有業務聯系的其他老板的工廠在園區的落地,整個園區熱鬧非凡,早已不同往日。

現在園區的空余土地已經基本沒了,僅剩的兩處廠房在宋援朝的要求下暫時不再對外出租,作為接下來盛華自身發展所需備用。

此外,秦正國已經在和地方洽談第二個盛華園區的拿地,可相比最初,現在拿地不是那麽容易的了,當年盛華在鵬城投資時,鵬城還是一個破破爛爛的小城市,雖然宣布成為特區,可實際上真正來投資的外(港)商根本就沒幾個。

盛華可以說是第一批吃螃蟹的投資商,所以給盛華的待遇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說盛華僅憑著現在園區的這塊地就足以成為鵬城舉足輕重的外商了,而且隨著鵬城的不斷發展,園區的地皮價值潛力也越來越大。

現在轉眼就兩年多過去,鵬城日新月異的變化大家都看在眼裏,鵬城的發展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投資商在這裏落戶建廠,人多了地方上的態度也就變得不一樣了。

以前是醜閨女怕嫁不出去,現在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這個道理是非常樸素的,地方領導也不傻,盛華再想拿到和當初一樣優厚的條件是根本不可能了。

不過相比其他投資商,盛華在鵬城還是有先天優勢的,不僅是因為盛華是第一批前來鵬城的外商,同時還有盛華的體量和規模在鵬城是數一數二的。

現在的盛華從這些方面都是鵬城最大的外資企業,再加上秦正國這個人很會來事,從一開始就和地方的關系搞的非常不錯。尤其是去年的時候和地方合作搞了房地產,雖然這個房地產不算是真正的房地產,僅僅只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模式和嘗試,而且盛華在這個項目上也沒賺什麽錢,可這個項目實實在在解決了鵬城當地許多機關和單位的住房難問題,給了大家看得見的好處。

此外,秦正國的人脈關系也廣,平日裏長袖善舞上下關系很不錯,再加上盛華本身的實力和擺在那邊的項目成功,相比之下盛華在這方面還是很有優勢的。

李大琪告訴宋援朝,如果沒有意外下個月新的園區就能拿下來了。

不過和目前的園區相比,新園區雖然占地更大些,可這一次的合作方式稍有不同。之前的園區是全部歸屬於盛華的,但新園區有一半是歸屬地方的,開發依舊由盛華來負責,也就是地方和盛華進行合作開發,地方出地,盛華出錢,利益均攤的方式。

宋援朝點頭表示理解,這個事秦正國在電話裏和宋援朝溝通過,宋援朝也同意了這樣的操作模式。

畢竟未來由企業獨立搞大型的園區不太可能了,這樣的園區也只有起初會有,隨著鵬城的不斷發展,地方的思路也會相應改變,尤其是像這樣的園區地方會直接自己開發然後作為招商引資的基礎,而不會像以前那樣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