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露絲

到滬海的第二天宋援朝提著禮物去探望了老馬廠長和周校長。

兩位長輩退下來後開始了他們的退休生活,老馬廠長喜歡下棋和人聊天,宋援朝去探望他的時候這老頭正在弄堂裏和人下象棋呢,周邊還圍著幾個年齡相仿的老頭,大家津津有味地看著兩人在棋盤上搏殺,時不時還出聲討論幾番。

見宋援朝來了,老馬廠長又是意外又是驚喜,就連棋都不下了,直接丟下手裏的棋子笑呵呵地拉著宋援朝往家走。

到了家裏,熱情給宋援朝泡了茶,詢問宋援朝學習的情況,當宋援朝告訴老馬廠長自己已經畢業實習了,現在在一家金陵的單位當副廠長呢,老馬廠長聽了很是為宋援朝高興,還特意問了宋援朝南都的情況。

對於老馬廠長宋援朝也不隱瞞,和他說了自己去南都到現在發生的一系列事,包括南都內部的爭鬥格局、派系等等,還有自己打算讓一分廠合資的想法等等。

老馬廠長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校辦工廠廠長,但他在企業工作了一輩子,對於許多事有著豐富的經驗,企業無論大小都是企業,一個企業就是一個社會,老馬廠長給宋援朝說了自己的看法和分析,並且為宋援朝出了些主意。

雖然老馬廠長說的這些話有些宋援朝深以為然,也有些不符合南都和一分廠的實際情況,但不管怎麽說,老馬廠長的那些話還是給了宋援朝一定啟發和想法。

中午的時候陪著老馬廠長喝了兩杯,吃完午飯宋援朝就告辭了。

離開老馬廠長這邊,宋援朝又去了周校長那邊,周校長和老馬廠長一樣看見宋援朝來非常高興。

周校長還在寫自己的那本書,這本書修修改改已經寫了近兩年了,原本周校長以為寫這個並不難,畢竟他這輩子搞的就是文字工作,可當真的提筆開始寫的時候才發現之前的準備遠遠不夠,而且心裏想些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一時間卻又不知道從什麽角度切入更好。

著兩年的時間,周校長一直在忙這個事,終於前段時間他的那本書有了些樣子。宋援朝在周校長家大致看了看還沒完成的手稿,對於裏面的故事深受感動,同時也在書裏看到了自己許多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事。

宋援朝對這本書非常喜歡,他告訴周校長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周校長認真聽後連連點頭,臉上露出非常高興的笑容。

宋援朝希望周校長能把這本書完成,因為這書裏不僅有著時代的變遷,還有著人生的坎坷和喜怒哀樂。更重要的是,宋援朝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父親的影子,僅為了這點,宋援朝就期望書能早日完成。

等書完成了,宋援朝願意找關系來出版它。哪怕最終的銷量不盡人意,但只要出版了,這本書就能留存下來,並成為宋援朝和周校長完成的一個心願。

在周校長那邊,宋援朝並沒多聊工作上的事,聊的更多的除了那本書的內容外,就是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了。

得知宋援朝已經有了孩子,當了父親後,周校長感慨不已。一代代的人就是這樣傳下去的,孩子長大了,也成為了人父,周校長不由得又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老同事,宋援朝的父親宋光增。

幾十年的歲月一晃而過,許多往事似乎依舊歷歷在目,但故去的人只存留在記憶之中,可他們的後代依舊把血脈流傳了下去,人生不就是這樣的麽?

聊了一下午,直到臨近晚飯的時候宋援朝才起身告辭。

原本周校長是要留宋援朝晚飯的,但宋援朝歉意地告訴他這次回來時間很緊,自己晚上已經有約了,等下次來一定陪周校長好好喝一杯,並讓周校長要保重身體,書可以慢慢寫,不著急,身體才是第一位的。

張勇是宋援朝回到滬海的第二天才趕回來的,當天晚上宋援朝和張勇見了個面,一起吃了晚飯。

現在張勇的生意做的很大,雖比不上宋援朝,可在滬海服裝圈裏的名號可以說是響當當的。

不僅是服裝批發,還有麥陽路的店鋪買賣。

麥陽路如今在全國都是出了名的服裝一條街,生意是越來越火紅,每天出攤起到收攤都是人山人海,那地方現在說是寸土寸金一點都不為過。

普通一家小小的,不到三四平米的鋪子一天下來的營業額就非常驚人,靠著在這裏做服裝生意發家的人可不少。

在麥陽路做生意發家的人中,萬元戶已經不稀奇了,身價幾萬甚至十幾萬的人比比皆是,第一批在麥陽路做買賣的人身價已經幾十萬乃至更多了。

就拿張建國的愛人孫霞來說吧,她進麥陽路的也是雖然不算晚,可也不算最早,但這兩年來孫霞在麥陽路的買賣做的非常好,固然有著最初李大琪和張勇的照顧,但孫霞在這方面的天賦也是重要的一點,這連張建國自己之前都沒覺得,誰想之前一直在街道工廠上班的孫霞做起買賣來很有一套,兩年下來孫霞靠著店鋪賺的錢居然不比張建國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