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蕩漾

宋援朝和古常軍這頓酒喝到半夜才散,他們聊了許多話題,一些以前不方便說的,或者從不對外講的話,古常軍借著這頓酒都同宋援朝詳細說了說。

古常軍的話讓宋援朝對於南都廠這個企業更進了一步了解,同時對那些錯綜復雜的人脈關系也更為清楚了。如果僅僅靠自己的話,恐怕要很長一段時間宋援朝才能靠自己慢慢理順,而古常軍在南都這麽多年,南都上上下下哪裏有什麽能瞞得過他的?

在之後的話題中,古常軍再也沒問宋援朝最初的那個問題,雖然宋援朝沒給出答案,但以古常軍的老練已經從宋援朝坦率的回答中明白了這個年輕人的想法。

這頓酒是古常軍和宋援朝喝的第一頓酒,或許也正如他所說的也許是最後一頓酒。

等到古常軍離開南都,前往遙遠的山城工作後,南都這邊就再和他沒有任何瓜葛了。

但出於感情,古常軍對於南都心裏還是有所牽掛,他找宋援朝喝這頓酒的真正用意是因為他看準了在南都唯有宋援朝才能帶領它走出困境。

但古常軍也明白,宋援朝固然有他的優勢,可也有他的弱點。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過於年輕,在南都的時間又太短,根本不可能直接取代江大海掌控南都。

何況就算沒了江大海還有顧平呢,這一二把手在宋援朝想出頭不是那麽容易的。宋援朝剛來沒多久,就從一分廠這邊打開了局面,這讓古常軍極為欣賞,從這點他看出了宋援朝是想做事也勇於做事,更有很強能力的年輕幹部,在古常軍來看,如果宋援朝能留在南都,南都的未來是有極大希望的。

但宋援朝會留在南都麽?宋援朝沒給出回答,因為他也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可恰恰宋援朝坦率地回答讓古常軍更確定了自己的看法,堅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無路如何都要把宋援朝留下來,而讓他留下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在走之前幫宋援朝一把,給宋援朝能夠實現抱負的可能。

除了這個情況之外,古常軍離開之前也要做一些安排,比如他在南都的一些關系什麽的。

這些關系雖然比不上江大海和顧平,可作為三把手古常軍還是有幾個可靠也能用的人,這些人當然不可能跟著古常軍走,那麽把他們交給宋援朝是最為合適的。

對於古常軍的好意,宋援朝表示了感謝,不過也和古常軍明說如何用人他也有自己的要求。對此古常軍表示沒有問題,他只管牽線,接下來怎麽用,是不是能用,這一切由宋援朝自己決定。

接下來的幾天裏,一切平淡如水。

關於許偉調任一分廠副廠長的決定還需正式上會,由於古常軍這幾天找了個身體不好的理由請了病假(其實是在辦調動之前準備)暫時延遲了廠辦會議,而早就知道碰頭會情況的顧平也樂得這件事拖延些日子,所以這個廠辦會一直沒合適時間召開,就這麽耽擱了下來。

這是古常軍的緩兵之計,目的是給宋援朝爭取一些時間,同時趁這個間隙把自己在南都的人私下介紹給宋援朝,以加強自己走後宋援朝在南都的話語權。

此外,銷售公司那邊宋援朝也需要提前做好安排,不過就算古常軍幫著宋援朝拖延,但這個拖延的時間也是有限的。

金陵的一切對於應安妮來說都是那麽新奇和陌生,同時又能從許多地方感觸到從小父親對她講述的那些往事的點點痕跡。

這幾天,應安妮在金陵四處逛著,拍攝著各處的照片,這些照片她到時候都要帶回去給父親看,父親雖然無法回來,可能通過這些照片的景象就能直觀地看到自己故鄉的模樣。

孫耀良一直陪同著應安妮,帶著她在金陵各處轉,雖然孫耀良不是金陵本地人,可來金陵後的這些日子裏因為工作的原因他已經對金陵各處了如指掌,再加上要陪應安妮逛,他又提前做了一些功課,所以這個“導遊”幹起來還算稱職。

這天一大早,孫耀良就帶著應安妮去了金陵師範學院,這裏曾經是金陵女子大學的所在,後來並入金陵大學,1952年又改名為金陵師範學院直到如今。

金陵女子大學,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大學,孫婆婆就是這家大學畢業的,而應彩霞和應安妮的奶奶也在這家大學求學,而如今往昔的名字雖然消逝在歷史塵埃之中,可依舊能夠在如今的師範學院中找到一些痕跡。

在金陵師範學院逛了一個早上,如今正是新生入學報道的時候,校園中的人不少,每個踏入校門的新生臉上全都洋溢著笑容,還有對未來憧憬和自信。

看著這些學子,孫耀良情不自禁就想起了他當年剛拿到錄取通知書,並且從西北坐火車來到燕京,踏入京師大學校門的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