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問路

銷售公司有孫耀良管著,一切都已經走上了正規。

一分廠的生產是佘亮負責,佘亮這個副廠長幹的非常稱職,上上下下都服氣他,把生產交給他宋援朝很是放心。

質檢實驗室這邊負責人是陶桃,在目前國內還沒實施標準化品控的情況下,一分廠這邊在宋援朝的支持和實驗室主任展林紅的帶領下,由陶桃直接負責並初步建立了接近後世品控的標準流程。

品控的標準確定,讓一分廠在這方面得到了顯著的進步,對於生產和產品的本身而言是有著相當大的幫助。

至於保衛科,嶽山一來就拿捏住了原來一分廠的幾個保衛科人員,原來的劉貴、唐小軍、丁啟峰三人現在被嶽山管的死死的,再也沒了最初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日子的想法,四個人再加門衛大爺,把整個一分廠的保衛工作做的極為紮實。

此外,宋援朝已經在擴大一分廠保衛科的編制了,隨著銷售公司搬出一分廠,另擇他地辦公後,接下來總倉也將從一分廠搬出去,之前的大倉庫全部改為廠房,只留部分作為中轉倉使用。

所以銷售公司那邊必須派駐保衛科人員,作為平日工作需要。在同嶽山商議後,決定從目前一分廠的職工內部挑人,選兩個年輕身體好人又靠得住的年輕人加入保衛科,從而加強保衛科的力量。

一切井井有條,一分廠這台運轉了三十多年的老“機器”在宋援朝重新“大修”,更換了主要老化的零部件之後煥發新生,再一次和當年嶄新時那樣順暢地運轉起來。

當全部工作走上軌道後,宋援朝手上的實際工作反而開始減少了,最初每天忙忙碌碌的他開始慢慢清閑下來,有了更多時間去思考和關注其他問題。

一個企業怎麽樣,關鍵是看企業管理者的狀態。假如企業的管理每天忙得不可開交,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甚至帶病在崗不顧自己身體健康,看起來這個管理者似乎很稱職,可實際上恰恰是管理者的無能。

有許多人認為管理者就是應該以身作則的,是應該把全身心撲在企業管理上的。其實說這種話的人要不沒有實際的管理經驗只是紙上談兵,就或者出於某種目的故意鼓吹這樣的管理方式。

管理企業絕不像想象中的那麽簡單,作為企業管理者假如事必躬親,大事小事都要自己抓,那麽這個企業也差不多就完了。

這世界上沒有人是什麽都懂的,更沒有人能夠有三頭六臂分身術,大家也不是諸葛亮,就連諸葛亮事必躬親最後也給活活累死,難道你比諸葛亮還牛?

管理者需要的是掌控大局,制定正確的戰略方向眼光,有著確保企業向前發展的魄力和能力。

就像是一艘大船,企業的管理者就是船上的船長,而那些中層幹部就是船上的大副、二副、水手長、輪機長等等,員工們就是下面的水手,大家各司其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樣企業才能得到真正良好的發展。

當一切順暢後,作為管理者的宋援朝自然就從繁瑣的具體工作中脫身,再也不需要最初那麽忙碌了。

下班時間到了,宋援朝到點收拾了下辦公室,和要晚走半小時的佘亮聊了幾句,然後提著包就先下班了。

因為現在一分廠是三班倒,所以下面職工的上班時間已經做了調整,早班人員最晚下午二點半都已經下班了,而中班要晚上十點才下班,所以這個時間段下班的基本都是辦公室的人員。

騎著自己的那輛兩用車,宋援朝笑呵呵地和下班的同事打著招呼,隨後就發動車子出了廠門,朝著回家的路而去。

一路回家,快到了臨近巷口的地方,突然聞到飄來的一股香味,宋援朝順著香味傳來的方向望去,看見就在前面的一條路口不知道什麽時候開了一家烤鴨店。

金陵的烤鴨是非常有名的,不少人只知道金陵最有名的是鴨血粉絲湯,可實際上金陵的烤鴨遠比鴨血粉絲湯出名的多。

燕京的烤鴨大家都知道,什麽全聚德,什麽便宜坊,許多人都能說出典故來,可實際上最初燕京的烤鴨就是從金陵傳過去的,這個還得從當年明朝成祖皇帝也就是永樂大帝說起。

當年永樂靖難,登上了皇帝寶座。之後考慮到北方邊境問題,決定遷都,把都城從金陵遷到燕京,而原來的首都金陵作為陪都存在,這也是終明一朝的兩京制度開始。

首都遷到燕京後,許多達官貴人都從金陵跟隨皇帝去了燕京,同時也帶去了許多原本屬於金陵的特產,烤鴨就是其中一種。

金陵烤鴨去了燕京後,在後來的幾百年裏,逐漸根據燕京當地的口味習俗進行了改變,之後清軍入關,大明滅亡,燕京的烤鴨又增加了滿人的口味變化,這麽多年下來逐步形成了燕京的地方特色,這也是如今大名鼎鼎的燕京烤鴨真正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