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一個市場

宋援朝之前是幹嘛的,回滬海又幹了些什麽,現在又是在做什麽,這些李叔很清楚。

從宋援朝的生活軌跡來看,他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雖然社會上有不少年輕人有電子方面的愛好,民間電子類書籍訂閱量很大,普通電子愛好者經常會去滬海專賣電子元件(舊電子市場)的地方采購些二級管三級管、電阻等零件,回家後按照書籍中教的內容自己組裝收音機什麽的。

這些愛好在八十年代初風靡一時,也培養出了諸多民間高手。可問題在於根本就沒見過宋援朝折騰過這些,再說了,中續器這玩意聽起來普通,可許多不是內行的一聽第一反應會想到繼電器,從而把中續器當成繼電器的一種,可實際上這完全是兩種東西。

宋援朝不僅知道什麽是出入中續器,更讓李叔驚訝的是宋援朝還提到了程控交換器,這絕對不是普通電子愛好者能懂的,這不能不讓李叔極為意外。

“哦,之前在學校聽教授說過,具體的什麽也記不清了,只記得出入中續器是程控交換機上的重要部件。”宋援朝隨便找了個看似合理的理由,李叔倒也沒繼續追問,宋援朝是京師大學的大學生,大學裏藏龍臥虎,也許有那位教授專門研究這方面吧。

宋援朝見李叔沒繼續追問,他的心裏緩了下來。自己剛才完全是下意識地脫口而出,等話說出口宋援朝才發現自己說漏了嘴。

宋援朝的確不是電子愛好者,更沒這方面的研究,至於什麽教授說過這更是扯淡,根本就是宋援朝隨便找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宋援朝前世的時候工作上的原因,所以他才懂得這些。

前世的時候,宋援朝回到滬海是在電話局工作的,雖然一開始只是線務方面的臨時工,每天幹的都是爬電線杆的活兒。可隨著宋援朝之後慢慢由臨時工轉為了正式工,並且成為施工隊的小頭頭時候,宋援朝開始接觸到了部分技術方面的工作。

再後來,宋援朝去讀了夜大,拿到了夜大的文憑,在電話局的職務也漸漸提升,先是由線務轉為現場管理方面的工作,隨後又轉為行政管理,等到宋援朝臨近退休的時候,他已經是滬海電信部門的中層領導了。

整個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十幾年裏,是中國電信(電話)飛躍發展的一個時代,尤其是電話線路的急劇擴張,使得以前電話既難裝又貴的情況發生了改變。這個改變的由來是因為技術的提升,其中包括硬件技術的更新。

對於電話方面,在隨著新一代程控交換機取代了之前的老設備後,電話線路得到了擴張,使得之前制約的線路不足和半人工交換模式得到了極大改善,從而加速了國內電信的發展。

宋援朝是經歷過這個時代的,同時從線務崗調到機務崗管理職位後作為基礎幹部直接負責過設備的安裝、調試等工作。

雖然宋援朝不懂得這些產品的技術原理,但他卻知道這些產品的使用方式和安裝要求,甚至還會一些簡單的維護。

從這方面來說,宋援朝知道什麽叫出入中繼器,更明白這玩意是幹嘛的也就不稀奇了。

可宋援朝怎麽都沒想到李叔提出的新產品居然是出入中繼器,這實在讓他太過意外了。

根據他的記憶,國內第一個進口大型程控交換器的是榕城。

1980年12月,榕城方面與富士通簽訂了引進F-150程控交換機系統的合同,1982年11月也就是今年年底,中國第一部 萬門程控交換機將在榕城開通,從而揭開了全國電話普及的序幕。

之後的幾年裏,其他城市開始了學習榕城方面對程控交換器進行引進安裝,短短幾年裏大量的進口程控交換器被各地電信部門購入。

進口的程控交換器雖然好用,可價格高昂,所以這就導致了國家寶貴的外匯大量流失。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的發生,相關部委做出了自力更生的指示,要求研發自己的程控交換機設備以取代進口產品。

1986年,相關部門從長安的619廠抽調了一批精兵強將前往鵬城,在鵬城剛成立不久的中興半導體公司進行程控交換機的研制。

1987年,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研制組成功研發出了程控空分交換機。程控空分交換機的成功讓所有人興奮不已,大家繼續再接再厲,1989年底,國內自主設計研發的首台ZX-500數字程控交換機問世,並於1991年榮獲航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名。

這就是中國的程控交換機發展史,作為曾是行業人士的宋援朝很清楚這個過程,也親自目睹和經歷了這個發展的時代。

突然,宋援朝想起一件事來,在前世的時候宋援朝回到滬海後並沒遇見李大琪,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李大琪一家被趕出小洋樓後去了哪裏。可如今不同,他回來後很快就碰到了李大琪,兩個少年時代就一起長大的好友就此重逢,沒有再留下前世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