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偶然的巧合

一個扁圓的鐵盒,看起來有些像是雪花膏,上面印著精美的圖案。

“京都念慈庵!”

還沒等林宇航介紹,朱技術員頓時驚訝的就喊出了聲。

“你認識?”林宇航一愣,有些意外地看向朱技術員。

“認識……”朱技術員擡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點點頭:“廠長,這個產品其實是我們燕京的老品牌,我搞了半輩子中成藥技術方面的工作,當然認識了。”

“這是我們燕京的老品牌?”林宇航很是驚訝,他從小在燕京長大,可從來就沒見過這玩意,而且這東西是從友誼商店買來的,怎麽成就了燕京的老品牌了呢?當即林宇航拿起細看,翻過盒子看後面的廠家標注,可當他見到後面印刷的是香江出產的時候更是疑惑了。

“這個東西我沒見過,可名字似乎也好像聽說過。”李主任若有所思道,可想了想又想不起來在什麽地方聽說過了。至於老呂和沈副廠長卻是一頭霧水,他們別說見了,聽都沒聽說過,就連技術科的穆科長也是如此。

“你們聽說過中醫葉天士麽?”見眾人向自己投來詢問的目光,朱技術員開口問道。

“葉天士?是不是清朝時候那位大名鼎鼎的神醫?你說的葉天士不會就是他吧?”話音剛落,幾人異口同聲道。

“對!就是他!”朱技術員點頭道:“話說康熙年間,有個叫楊謹的縣令,楊謹父親在他年幼時早早去世,是他母親辛辛苦苦拉扯著長大的,楊謹很是孝順,考中進士後當了官,把母親從老家接來贍養,可沒想他母親因為常年勞作身體不好,得了肺弱咳嗽的病,這個病大夥也知道,換現在叫支氣管炎,每天咳嗽根本止不住,尤其是晚上咳的睡覺都沒辦法踏實。”

“楊謹可是個大孝子,看著母親每天被肺病折磨的樣子心裏很是難過,到處為母親求醫,後來經人指點找到了當時的名醫葉天士,葉天士看在他對母至孝的份上給了他一個蜜煉川貝枇杷膏的方子,楊謹就用這個方子治好了母親的病。”

“楊謹的母親最後活了84歲去世,老人家臨終時交代兒子用這個方子造福世人,讓更多的老人健康長壽。母親去世後,楊謹出錢開了一家中藥鋪,專門做蜜煉川貝枇杷膏,同時又親自畫了一張孝親圖,用這張圖來做枇杷膏的牌子。而這個中藥鋪就叫念慈庵,以紀念他的母親。”

說著,朱技術員指著鐵盒上的圖案道,眾人仔細看這個圖,的確這個圖描繪的是一個男子端著藥伺候一個老婦人的畫面,裏面的人物形象都是清朝時候的,怪不得這張圖叫孝親圖。

“念慈庵成立後,因為獨家的蜜煉川貝枇杷膏效果顯著,名氣很快就打出來了。後來楊氏的後人從外地遷到燕京,在燕京重新設店,又把原先的店名前加上了京都兩個字,從此以後念慈庵就成了京都念慈庵。”

“再後來呢?”林宇航追問。

“四十年前戰爭爆發,京都念慈庵就搬去了香江,後人在香江重建總廠,所以這家百年的老字號就從燕京轉移到了香江。”

說到這,朱技術員長嘆了一聲:“其實在燕京的老店雖然當年放棄了,可原址還是在的。”

“原址是哪裏?”林宇航好奇地問。

沒想到朱技術員居然伸手指了指自己腳下,苦笑道:“其實它原址就是我們三廠,沒想到吧?最早的京都念慈庵實際上就是三廠的前身,五十年代初時候,當年的老鋪子被改制成了一家小型中藥廠,六十年代初期擴大生產又改成了三廠現在的名字,關於這段往事我還是進廠後在廠档案室在一份舊档案上看見的。”

“居然有這樣的事?”林宇航大驚,連忙詢問這個老档案在哪裏。朱技術員告訴林宇航應該還在廠辦档案室,當即林宇航讓朱技術員馬上去找來看看,朱技術員一口答應,起身出門直接就去了档案室。

“沒想到我們三廠居然還有這個來歷,以前只知道一廠、二廠的來頭大,可沒想我們三廠的前身也名氣不小啊!”沈副廠長感慨道,京都念慈庵在解放前就搬遷到了香江,解放後初期在燕京的老鋪子就沒了,如果不是朱技術員當初看過那份档案,再加上對這個品牌有所了解的話,大家還不知道呢。

眾人同樣也是感慨,也或許就是歷史的原因吧。就像一廠二廠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老字號,可後來因為考慮到老字號的名字屬於舊名,繼續沿用這個老字號不先進,而且還有脫離群眾的嫌疑,所以這才改為一廠和二廠。

三廠也是如此,作為三廠前身的京都念慈庵早就搬遷了,當初以老鋪子的前身為基礎,自然而然就改了名字,再後來又變成了三廠。繞了一圈,林宇航才發現自己在友誼商店特意找到的產品居然是自己廠子最初的產品,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