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腦袋疼

搭配銷售,這個銷售模式在後世基本絕跡,可在如今這樣的銷售是許多工廠銷售手段之一。

由於之前的計劃經濟的特殊性,國有廠家在生產上是有計劃內任務和計劃外任務之分,這個計劃內任務制定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要考慮到全盤因素,尤其是不同的消費群體。

出於這個考慮,在制定計劃內任務的時候對於產品就有一部分的指向性。比如許多廠家明明知道有些產品不好銷售,可依舊還得保持一定的生產就是這個原因。

從大局來看,這樣的生產計劃不僅考慮到了城市居民,還考慮到了偏遠地區居民和廣大農村的農民的需求,又或者收入不高的群體需要,在這方面來看似乎不錯,可在實際操作中卻又有著不同。

這樣一來,往往計劃生產的有些產品會導致滯銷,而且這些滯銷的產品的銷售渠道有限,需求的對應面也比較狹隘。這種情況發生後,國有廠家在必須完成計劃內生產部分的同時又要考慮到銷售的因素,就形成了搭配銷售的模式。

這種搭配銷售說白了就是把好銷的產品和不好銷的產品進行搭售,一起打包銷售給客戶。

打個比方,如果供銷社和百貨公司需要采購一批好銷的產品,那麽廠家在銷售時候絕對不會對方要什麽就給什麽,在對方來采購產品的時候是有條件的,你拿10件好銷的產品時必須搭配銷售2件或者3件不好銷的產品,這種搭配銷售是強制性的,這樣一來不僅能保證計劃生產的任務完成,同時也能借這個模式把這些產品強制推銷出去。

在供銷系統,這種搭配銷售也被人戲稱為五搭一或者十搭三,這個搭配的比例訂制權都在工廠手裏,同時也受到產品是否旺銷的影響不斷調整。

這是計劃經濟時代的一個特色,現在雖然國家已經提倡了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開始逐步取代計劃經濟,可如今計劃經濟所占比例依舊很大,市場經濟僅僅還只是計劃經濟的一個補充。

從這點來說,搭配銷售的手段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根據宋援朝了解,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這樣的銷售模式依舊在不少企業存在,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後才徹底結束。

林宇航處理庫存的辦法就是大幅度降價和搭配銷售並用的模式,而且這個手段對於目前公司來說還是很好用的。

黃寶貴沒辦法用這個手段很正常,因為他手裏沒有人參蜂皇漿這樣的好產品,所以只能守著倉庫裏堆成山的庫存無能為力。

但林宇航不同,隨著廣告的不斷投放和市場需求,八廠人參蜂皇漿的牌子如今已成了全國著名的品牌,這個產品早就供不應求了。眼下求爺爺告奶奶,拿著現金跑來進貨的全國各地客商簡直要把八廠的門檻都踩塌了,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一些搭配銷售算得了什麽?對方只要能拿到貨,別說五搭一和十搭三了,哪怕比例更高也是值得的,因為供不應求的人參蜂皇漿一到手就是錢啊!至於暖杯包裝的枇杷膏什麽的,三廠銷不出去,可這些客商就不同了,這些人各自有各自的渠道,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總有辦法處理掉。

在這種銷售手段下,積壓已久的庫存開始了松動,逐步由產品漸漸轉變成了回籠的資金。雖然要全部處理完龐大的庫存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不過這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頭,按照估計等到明年五月份左右,原先三廠的這些庫存就能徹底處理完了。

損失是肯定有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可相比庫存處理和資金回籠,這個損失對於林宇航來說完成可以接受。

但處理庫存只是三廠面臨的一個問題而已,關鍵還有另一個問題擺在林宇航面前,那就是黃寶貴之前為了控制原料和那些農場簽的采購合同。

當初黃寶貴是準備在暖杯包裝上大幹一場的,為了成了行業的龍頭企業,黃寶貴早早就和燕京周邊甚至包括外地的一些農場簽訂了今年的枇杷采購合同。

這個采購合同數額巨大,而且不是短期的行為,如果沒有上面的行政命令叫停的話,黃寶貴就可以通過這個辦法把明年的枇杷(枇杷膏)大部分產量全部捏在三廠的手裏,從而一舉在行業裏成為壟斷性質的存在。

可惜是黃寶貴賭輸了,還沒等他完成這個壯舉,上面一棍子就打了下來,打得黃寶貴和整個三廠暈頭轉向,從而由雲端跌到了深淵。

現在,黃寶貴因為身體原因退出了管理崗位,三廠也和八廠合並,從而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可當初黃寶貴的那些合同在林宇航接手後還是必須履行的,所以林宇航同樣面臨著又一個棘手的問題。

其實林宇航對這件事找過上級領導,探討過單方面結束合同的可能性。但這個想法剛出口就被上級領導駁了回去,上級領導告訴林宇航,這個合同牽涉到好幾家農場的利益,如果單方面的違約會造成這些農場方面的巨大損失,農場可是靠天吃飯的,和工廠不同,果農也不是工人,如果東西不能如期賣出去的話,那麽一年就徹底白幹了,這樣的損失不僅巨大,還會帶來社會的惡劣影響,所以這些合同不管如何必須繼續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