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火了

羅琳的磁帶正式發售是十月二十日,發售初期賣的馬馬虎虎,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銷售情況開始越來越好,尤其是磁帶裏的幾首經典的歌曲開始在社會上漸漸傳唱,並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這個時代還是信息閉塞的時代,羅琳的選歌是精心挑選的,其中兩首宋援朝給她的歌可以算得上後世經典中的經典,再加上其他歌曲也不差,雖然真正的原唱者不是羅琳,可因為原唱磁帶目前很少流傳到國內,而當第一次聽到這些歌的人們,第一印象就把羅琳當成了原唱。

此外,為了推廣這盒磁帶,羅陽也花了大力氣,他特意請人在廣播電台裏播放了羅琳的兩首歌,也就是《當你老了》和《往後余生》,當這兩首旋律優美,又能打動人心的歌曲在廣播電台開始播放後,這兩首歌曲包括夏葉這個名字以電波一般的速度飛快傳播到了全國各地,並引起了轟動。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這盒銷售價格為6.5元的磁帶就大賣了10萬盒,雖然這個數量沒有打破太平洋公司在今年發售的由王潔實和謝莉斯的《何日才相會》的平均月記錄,可依舊算得上是極高了的。

《何日才相會》這盒磁帶是八十年代磁帶銷售中的神話,這是一盒男女二重唱的磁帶,裏面都是一些老歌和電影歌曲曲目,整盒磁帶的歌曲數量要比羅琳的多些,一共是18首,而且銷售價格也比羅琳的高,賣到了足足6.9元。

在現在平均工資才四十元左右的時代,6.9元的銷售價格算得上很高了,可就是這樣這盒磁帶在當年居然賣出了500多萬盒的可怕記錄,這個記錄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成為中國通俗歌曲磁帶銷售的一個裏程碑。

在當年,大街上、村寨裏,中原大地、校園內外,到處回蕩著他們的《外婆的澎湖灣》《踏浪》《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的歌曲聲,王潔實和謝莉斯也成了年輕人心中的偶像。

羅琳的磁帶一開始銷售並沒有《何日才相會》那麽火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盒磁帶的銷售數額呈明顯上升趨勢,尤其是當各地廣播電台在羅陽有心推動下播放了羅琳的歌曲後,磁帶的銷售開始有了火爆趨勢。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羅琳磁帶銷售數量同樣會是一個天文數字,至於能不能超越《何日才相會》就不得而知了。

對此,最為高興的人不是太平洋公司,也不是作為當事人的羅琳,而是羅陽。

由於當初為了辦成這件事,羅陽可以說付出了很大代價,因為羅琳一是新人二沒名氣,為了給她出這個磁帶羅陽幾乎包攬了磁帶的錄制和發售大部分費用,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錢,哪怕羅陽這些年賺了不少,手上也不缺錢,可這些錢一旦徹底打了水漂同樣也會讓他傷筋動骨。

也正是因為羅陽負責了風險,太平洋公司才會幫忙出這盒磁帶,要不然太平洋公司也不會答應這件事。

在一開始,羅陽就有著虧損的打算,在他看來虧一部分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哪怕虧上大半也行。可沒想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羅琳的磁帶是越賣越好,尤其是宋援朝給他出了廣播電台的主意後,羅琳的磁帶銷售一下子變得無比火爆。

第一個月還沒結束,磁帶的銷售數量就達到了10萬盒(不包括翻錄盜版),因為風險承擔的原因,羅陽和太平洋公司所簽合同的分成比例較高,在磁帶發售之前這樣的比例對太平洋公司是有利的,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羅陽反而成了獲利者。

根據太平公司的預測,下個月羅琳的磁帶銷售很可能突破30萬盒的數量,如果能達到這個數量的話,其中獲得的利益是非常巨大的。

磁帶銷售的價格是6.5元,去掉成本和太平洋公司的分成部分,落在羅陽手裏的一盒磁帶利潤分成大概在0.9元左右。

這個數字已經不算低了,而且隨著後期大批量的錄制發售,成本會進一步降低,等超過50萬盒銷售數量的時候,羅陽的利潤分成會增加到1.1元左右。

從這點來說羅陽已經不虧了,而且還能大賺一筆。至於太平洋那邊同樣也是意外之喜,雖然太平洋在羅琳的磁帶上由於風險承擔的原因讓出了部分分成比例,可就算這樣從整體來講,太平洋依舊賺的比羅陽還多,再加上夏葉這個名字越來越響亮,作為正在大力挖掘屬於和培養自有歌手的太平洋公司來說,這同樣是一個意外之喜。

磁帶的大賣更堅定了羅陽進入這行的信心,他已經正式著手開始準備建立公司了。

這個時代,內地的個體戶還是剛出現不久,但真正的私營公司卻還沒出現。按照歷史的軌跡,改革開放後第一家私營公司要在1985年才正式成立,所以羅陽在處理這個事的時候用的是文化部的關系,也就是後世所謂的“掛靠”性質進行操作,雖然這樣的操作有著許多問題,也有不少弊端,可在目前來看也只能用這種方式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