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留學

京師大學開學了。

宋援朝也開始了他大學三年級的生涯。

一切仿佛和之前沒什麽兩樣,可又有著略微不同。

最大的變化當然就是林燕不在身邊,因為暑假之前林燕就去了對外貿易部實習,開學後自然不會和宋援朝一樣回到學校。

沒了林燕的陪伴,校園中少了一對出雙入對的身影,這讓宋援朝一開始有些不習慣,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接受了林燕不在校園的事實。

宿舍的幾個兄弟關系依舊不錯,兩年多的大學生涯從最初到現在,大家早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其中和宋援朝關系最好的是三個人,分別是孫耀良、呂軍和程蒙山,其中孫耀良就不用說了,不僅和宋援朝關系極好,還和李曉蕓、羅陽、小喬等人的關系極近。

至於呂軍,在上次宋援朝開導了他的心結後,呂軍對宋援朝尤其感激,雙方的關系自然也更近了一步。

而程蒙山就更不用提,一直和宋援朝關系不錯,現在的程蒙山在經歷大學兩年生涯後已和最初的模樣有了很大改變,現在的程蒙山不僅是學生會幹部的身份,據說還打算今年競爭委員,隨著77、78兩級學長們的臨近畢業,再加上程蒙山在學生會表現的不錯,據說競爭委員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潘向東和張堅向來就是宿舍的開心果,這兩個家夥性格外向和誰關系都搞的不錯,尤其是一口的川普插混打科和說相聲般經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反而是年齡最小的陸海榮在宿舍卻是一個另類,陸海榮的性格比較內向,平日裏大家在宿舍打打鬧鬧的時候他大多數只是靜靜地坐在一旁看著,靦腆地笑著。

就連上課的時候,陸海榮也很低調,經常一個人坐在角落裏聽著老師的講課,在厚厚的筆記本上記錄,一下課後就泡在圖書館裏,經常快要熄燈的時候才回宿舍。

但宋援朝沒想到,就是這個平日靦腆的大男孩在開學後不久特意找到了自己,請教了他一個問題。

“你打算出國留學?”宋援朝很是詫異地看著陸海榮,他怎麽都沒想到陸海榮會問他這個事。

陸海榮點點頭,從口袋裏掏出一份東西遞給宋援朝,宋援朝接過仔細一看,這是一張中國公民出國申請表,上面已經填上了陸海榮的資料。

“自費留學?”宋援朝又是一愣,這張申請表是自費留學申請,自1979年起,中斷了十多年的出國留學重新開始,這幾年陸陸續續有不少人通過公費留學走出了國門,同時也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國內開始逐漸對出國有了一種不一樣的看法。

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始一股出國留學風,這股風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漸漸平緩,在這一段時間內出國留學的人不在少數,有公費的也有自費的,可除了很少部分外,其他的只不過是打著出國留學的旗號跑到國外打黑工賺錢而已。

九十年代有兩本書很出名,一本是《滬海人在東京》,還有一本是《燕京人在紐約》,這兩本書寫出了在海外求學(打工)學子的辛酸苦辣,以其鮮活的人物形象和真實的情節打動了無數有著類似遭遇的國人。

後來,這兩本書先後還拍成了電視劇,播出後在國內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由此可見出國潮在這個時代對人們的影響。

但在現在,這股出國潮還沒真正熱起來,出國留學還是剛剛開始而已。而且如今出國留學大部分還是公費留學,因為公費留學人員可以保留原單位的職務、崗位或者學籍等等。

等留學歸來,這些人大基本都會受到重用,從而更進一步。說白了,這就是一層“鍍金”,鍍過金的留學生從先天就高人一等,前途自然也更廣闊。

可在現實中,真正公費留學並歸來的學子比例並不多,大多數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留在了國外,享受起了國外更好的生活。

但不管如何,相比公費留學,自費留學就不一樣了,自費留學國家是不兜底的,不僅所有費用要自己承擔,而且一旦出去國內原單位的職務、崗位,或者學校的學籍就沒了,一切都要重頭再來。

此外,自費留學對申請人的要求也很高,比如有家庭背景,海外親屬有“問題”的那種人是絕對無法通過申請,審查起來很是嚴格。

“再過兩年就畢業了,怎麽這時候突然想起出國了?”宋援朝把手裏的申請表遞還給陸海榮低聲問道。

“三哥,你覺得我們在學校裏學的這些有用麽?”陸海榮把申請表小心放回口袋,擡頭對宋援朝問。

宋援朝微微皺起眉頭,看看左右朝著一個方西指去:“我們去那邊聊吧。”

陸海榮點點頭,跟著宋援朝朝著遠處走去,到了一處僻靜人少的地方找了個石椅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