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電話

“讓張家明先兼任一下吧,滬海那邊暫時不放人也沒辦法,目前也只能這樣了。”宋援朝嘆了口氣說道。

秦正國想了想也只能無奈點了點頭,不過接下來宋援朝的一句話讓他又提起了精神。

宋援朝告訴他,雖然李大琪目前不能馬上過來,但他手下的幾個骨幹卻能先一步來。

昨天的電話裏,宋援朝和李大琪對這事商議了下,決定讓小七和其他幾個願意來鵬城的骨幹先一步離開騰飛廠,盡快趕到鵬城報道。

相比李大琪,小七等人雖是騰飛的骨幹,可其重要性在外人看來卻沒那麽醒目。對於領導來說,李大琪才是騰飛廠的重點,只要抓住了李大琪這個人,其他人根本不算什麽。

何況,小七他們無論從身份還是地位都入不了領導的眼,在他們眼裏這些只不過是些普通職工罷了,哪怕小七是副廠長同樣也是如此,副廠長誰幹不是幹?小七走了反而廠裏多了一個領導位子,把這個位子留給自己人不好麽?

就這樣,李大琪已經著手批準了小七等人的辭職報告,要知道這個時代辭職是極為罕見的行為,一般來說就算有新的去處也不會直接打辭職報告,因為一旦辭職了,那麽就徹底沒有退路了。

就像張建國那樣,現在的張建國擁有自己的運輸公司(車隊和騰飛廠剝離注冊後的新公司),可從實際來說張建國的人事關系依舊還在老單位,因為張建國辦的是停薪留職而不是辭職。

停薪留職,對於下海的人來說算是一條退路,一旦在外面折騰不下去了,那麽還有機會回到老單位上班,雖以前的崗位肯定沒了,可至少工作還可以保留下來不是。

所以停薪留職又或者長病假,這是改革開放初期許多下海人員的首選,以作為最後的退路使用。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九十年代後因為政策的調整,這樣的擦邊球行為才逐漸消失。

但小七他們采取的並不是停薪留職或長病假的方式,而是直接辭職的行為,這固然考慮到一旦停薪留職或長病假新來的書記不肯批準,說不定會借此找麻煩影響到李大琪,二來也是小七他們為此表達出來破釜沉舟的決心。

小七在校辦工廠的時候就跟著宋援朝和李大琪,這個年輕人雖然沒有像宋援朝、李大琪和秦正國那樣的能力,更沒有商業上的天賦。但小七卻是一個做事極踏實的人,而且腦子也不笨,從這方面來說倒和顧傑的性格有些類似,更重要的是小七非常講義氣,知恩圖報。

作為一個開拓者,小七的能力不足,可作為一個實際的生產執行者,小七完全可以勝任。所以小七和其他幾個骨幹的到來完全可以承擔工廠運營的大部分職能,有了他們廠子的管理也輕松了許多。

“小七不錯,等他來了先讓他給家明當副手,至於其他人到時候我會交代家明好好安排。”秦正國是認識小七的,當初搞復習資料的時候他們就打過交道,大家都是熟人,得知小七馬上要來秦正國很是高興。

“正好和你說個事,剛才家明修改後的方案我看過了,其中有些內容……”原本宋援朝今天就要找秦正國好好聊聊,既然他現在自己過來了,宋援朝就順便和他談起了交代張家明辦的那些事。

宋援朝一邊說著,秦正國仔細聽著,同時也問了些自己不太明白的問題。對此宋援朝仔細向秦正國解釋了幾句,秦正國聽完後茅塞頓開,連連點頭。

“基本情況就是這樣,如果沒意外的話等明天出來的方案就是最終結果。當然以後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有些細則會有所調整,可這都是後話了。至少在目前來看,企業的結構、企業文化、規則制度、內部條例等等可以開始著手準備執行了。”

“放心吧,這個事我已經準備好了,等你和家明這邊確定後我就讓人推行下去。”之前宋援朝已經和秦正國吹過風,秦正國也有所準備,而且這個事是早就商量好的,他自然不會反對。

“對了,還有個事我提醒你一下。”

“你說。”

“目前鵬城這邊招工的工人基本是當地人,可隨著鵬城的發展很快就會有全國各地的人來到鵬城工作,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還好些,但是普通工人的管理得提前做好準備,尤其是這些人都屬於外來務工者,各自的來歷相對復雜,作為企業我們對人事也不可能一一落實,所以怎麽管好這些人,或者說怎麽避免一些問題的發生,你得好好考慮考慮。”

“這不是有你和家明做的方案麽?方案裏沒有提到?”秦正國皺眉想了想反問。

宋援朝笑笑,搖頭道:“方案再好也是有漏洞的,不可能全部考慮的,而且無論是工廠規則還是制度方面,我們只是從正常的經營角度出發,但是面對一些實際問題卻無法面面俱到。再說了,南下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是些魚龍混雜的人員,你能保證所有的人都能了解?又或者知根知底?你也是當過知青的,普通的城裏人背井離鄉工作的情況目前不會太多,從這點來說未來來到鵬城的人員絕大多數都是農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