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唱片

“你自己想過要幹點什麽?”宋援朝沒有直接回答羅陽的問題,反問了他一句。

羅陽看了眼宋援朝,想了想試探地問:“你覺得我搞錄音帶怎麽樣?”

“錄音帶?”宋援朝頓時一愣,疑惑地看著羅陽。

錄音帶宋援朝當然知道,現在滿大街小巷都是提著四喇叭、八喇叭的年輕人,錄音機裏放著不是從南邊傳來的錄音帶,就是拿著空白TDK帶子自己翻錄的錄音帶。

難道羅陽準備搞盜版不成?話說目前國內流行的錄音帶90%都是盜版貨,正版的極少,靠著這種東西南邊的確有不少了在這上面賺了不少錢,可羅陽這麽搞他就不怕羅延華知道了揍他個生活不能自理?這和在大柵欄那邊做買賣有什麽區別?何況這樣做雖然目前沒有法律法規的限制,但以後傳出去名聲可不好聽。

宋援朝直接問羅陽怎麽會有這個想法的?並且提醒他搞盜版錄音帶有些不合適。

“你想哪去了,我什麽時候說要搞這玩意了?”羅陽白了宋援朝一眼:“我說搞錄音帶可沒說要搞這個,我的意思是做專門的音像制品,做正式的那種錄音帶。”

“你不會要弄音像公司吧?”羅陽的話讓宋援朝頓時一驚,他沒想到羅陽居然打的是這個主意。

音像公司在中國實際上並不屬於什麽稀罕物,這樣的公司尤其是唱片公司早在幾十年前就有了。那時候百代、勝利、白光三大公司赫赫有名,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中小型唱片公司。

在那時代,這些公司發行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唱片,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金嗓子周璇等舊時代明星為代表的歌星作品了,同時也捧出了許多紅極一時至今流傳的歌曲。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公司在國內早就不復存在了,國內的音像制品也全部由國家有關部門來進行經營,外資、私人的公司已沒了生存的土壤。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始,這種情況再一次發生了變化。

1979年在燕京和羊城分別成立了燕京音像公司和太平洋音像公司,1981年也就是今年滬海音像公司也開始成立,隨著這三家音像公司成立後,國內的音像制品產業開始打破原來的部門壟斷,開始向市場發展。

這三家音像公司中,燕京和滬海的兩家公司依舊帶有濃郁的國企氣息,他們在面對市場的情況下依舊大多依賴上級部門的制品銷售和渠道,所以在發展上並不怎麽樣。

而發展最好的太平洋卻是不同,太平洋公司依靠南邊臨近香江的便利,整個公司在經營上更接近香江的商業手段,在短時間內從三家公司中脫穎額出,發展勢頭極其迅猛。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中期,是太平洋音像公司發展最好的十年時間,這家公司旗下擁有國內一大批頂尖優秀歌手,並為這些歌手打造了許多發行量巨大的專輯,在中國音像制品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九十年代末期,隨著國外同類公司進入內地市場再加上燕京和滬海這邊外來資本的湧入和許多新的民營音像公司的誕生,開始打破了太平洋一家獨大的局面,在內外激烈的競爭下,太平洋雖然勉強渡過難關,卻在2000年後已不復之前的輝煌。

宋援朝打量著羅陽,他不知道羅陽為什麽會突然想搞這個了,而且要搞音像公司可不容易,先說能不能注冊公司的問題,現在在燕京、滬海和羊城的三家音像公司可都是國企,分別屬於相關部門的下屬企業,對於民間進入這個行業國家還沒有任何政策。

此外,音像公司可不是在大柵欄擺攤那麽容易,掛個牌子就能經營的。做音像制品需要許多專業設備,這些設備許多國內根本沒有,全部要從國外采購。先不談能不能買到,就算能買到這個價格也不普通人能接受的。

別看羅陽之前賺了不少錢,可靠他目前的身價估計連一個專業的錄音棚都搞不起來,更不用說弄一家專業的音像公司了。

“這個不容易做吧?”宋援朝微皺眉頭道:“我記得目前還沒有個人成立音像公司的政策,另外你計算過搞音像公司的投入成本麽?這可不是小數,你那些錢恐怕丟進去連水花都濺不起來。再說了,你搞這個也要有人呀,沒專業的人才和銷售渠道你怎麽弄?”

羅陽一愣,接著就哈哈大笑起來。

“你小子笑什麽?難道我說的不對?”

“沒沒沒,你說的都對,就是誤會我的意思了。”羅陽樂不可支道:“我可沒那麽大的心,要直接開個音像公司什麽的,你以為我是誰呀?我可沒這個能耐。你也說了,現在還沒這個政策,再說我那些錢也根本不夠,真要撲進去沒幾下就得活活淹死,我可沒那麽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