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宋老師

一堆堆貨物排放的整整齊齊,宋援朝邊看邊走,一旁林宇航為宋援朝介紹著這些產品的品名和藥效。

雖然林宇航不是搞制藥出身,來八廠的時間也短,可他在這方面還是下了大功夫的,短短時間裏對於實際情況還是做到了了如指掌。

八廠不是一廠、二廠這些大廠,連三廠、四廠這些廠都不如,再加上八廠的前身只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藥房,沒有什麽底蘊,自然也沒有什麽拳頭產品。

目前,八廠生產的中成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銀翹解毒片,另一種是止咳丸。至於藥劑也是兩類,一類是感冒沖劑,另一類是保和顆粒也叫消食片。

這些都是極為普通的產品,其中也就銀翹解毒片和感冒沖劑稍好些,這兩種藥都是用來治療感冒的,使用比較頻繁。

至於止咳丸,說句不好聽的就和以前天橋賣的大力丸沒什麽區別,功效聊勝於無。保和顆粒就更不用說了,以目前老百姓的家庭條件哪裏有太多錢大吃大喝的?出去走走,無論男女老少個個身材“苗條”,後世隨處可見的胖子簡直鳳毛麟角,平時吃頓肉都是奢侈,保和顆粒這種玩意根本就用不著。

除去這四種外,更多是藥膏了。

這些藥膏基本都是枇杷膏、止咳糖漿之類,也屬於常用的中成藥類別。可相比一廠二廠這些大廠,八廠的這些牌子不響亮,產品普通,功效雖然差不多,但人們在選擇的時候很少會第一選擇使用八廠的產品。

一百多萬的庫存中80%都是藥膏,一來藥膏的體積大,二來藥膏的保質期稍長些,需求群體也多些,再加上原來廠子的生產計劃中藥膏所占比例更多,所以就導致了目前這個情況。

宋援朝在征得林宇航的同意下拆了一箱枇杷膏,取出裏面的產品細看了起來。

八廠生產的枇杷膏和其他廠子生產的沒什麽兩樣,用一個小玻璃瓶裝著,褐色的玻璃瓶大約拳頭大小,瓶口蠟封,正面貼著枇杷膏三個大字,下面是生產廠家名字地址這些,拿在手裏平平無奇。

“這一瓶多少錢?”宋援朝問。

林宇航回答:“出廠價一瓶1.57元,零售價加0.23元。”

算了下,也就是零售價格1.80元一瓶,這個價格說高也高說不高也不高,雖然現在物價低,可畢竟枇杷膏用的是枇杷作為原料,枇杷作為季節性水果原料的價格擺在那邊,而且現在的中藥廠產品都是貨真價實的,用料實在。

“止咳糖漿呢?”宋援朝手指著邊上一倉板問。

“止咳糖漿就便宜了,出廠價0.75元,零售價加0.16元。”

宋援朝點點頭,隨後又問了問一廠二廠的同類產品價格,對此林宇航早就做了功課,當即做了回答。

相比八廠的,一廠二廠的產品稍高些,不過高的也就是有限,枇杷膏貴五分,止咳糖漿貴二分,可就算價格稍貴,無論病人還是醫生都願意選擇使用他們廠的而不是八廠的產品,誰讓八廠的名氣不響亮呢?

再詢問了下這些藥膏庫存情況,宋援朝心裏有了底,繼續在倉庫裝了一圈後就表示看完了,隨後和林宇航一起回到他的廠長辦公室。

回到辦公室,林宇航給宋援朝泡了杯茶,兩人坐下後迫不及待問:“怎麽樣援朝,看下來後有什麽想法麽?”

“想法?呵呵。”宋援朝先把林宇航遞來的煙接過,點起抽了口笑道:“想法自然是有的,不過在討論這些之前,我能不能先見見你們供銷科長?”

“這沒問題,我馬上把他叫來。”林宇航也不問宋援朝見供銷科長幹嘛,起身走到辦公桌前拿起電話打給了供銷科,片刻後一個年紀四十多歲,看起來有些精明的男子敲開了廠長辦公室的門。

“廠長,您找我?”

“老呂,來來來,過來坐。”林宇航招呼著呂科長進來,指著宋援朝介紹道:“這位是我的朋友宋援朝,京師大學的,今天過來幫忙看看廠子的情況。”

“您好宋老師,感謝您百忙之中來我們廠視察。”呂科長笑容滿面向宋援朝伸出雙手,顯得無比熱情。

宋援朝這時候納悶,自己什麽時候成老師了?可注意到一旁林宇航向他使著眼色,宋援朝心裏有些明白了,也不糾正對方的錯誤微笑著和呂科長握了握手。

寒暄了一番,大家入座,宋援朝也不繞圈子直截了當詢問廠子的供銷情況。對於采購方面他不熱衷,主要是詢問八廠的銷售渠道,呂科長是老供銷了,這些都是他的本職工作,當即詳細給宋援朝解釋了起來。

雖然呂科長在供銷經營上比較豐富,可對於產品的銷售思路依舊停留在原本計劃經濟的基礎上。不過話說回來這也難免,畢竟藥品這種東西和普通產品不一樣,普通產品的市場受眾面廣闊,不局限於單一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