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水洗池

新廠子占地七畝左右,這個地方原本屬於當地村委的公用地塊,李大琪通過人介紹找到了村委,以一年2500元的租金租了下來,並且簽了十五年的合同。

水電這些是直接從村委拉過來的,其中當然也走了水務和電力系統的關系,花了點錢。畢竟工廠不是普通農村居住的房子,工業用電和用水使用率和電壓都不同,需要重新走線布局,但在這個時代這些費用都不算高,整體算下來還是很劃算的。

廠房和倉庫是新建的,整個建築花了五萬元左右,其余投入的錢基本都在裝修、設備和其他方面。

新廠房和設備等全部投入高達三十萬,這筆錢在這時代是不折不扣的巨款,但對於目前的廠子來說三十萬僅僅只是新廠正常經營不到一個月的收入,隨著服裝行業的火爆和那些產品的熱銷,廠子裏效益出奇的好。

車開到門口,廠門口掛著“滬海騰飛服裝廠”的牌子,話說這個名字是馬廠長起的,用騰飛二字寓意希望這家新廠同大鵬展翅一般騰高遠飛。

工廠現在是上班時間,外面的鐵門關著,李大琪按了兩下喇叭,一個五十來歲的門房大爺趕緊從門衛室出來開門。

“李廠長儂來啦!”門房大爺臉膛黝黑,說著一口滬海當地郊區話。

“來了來了,今天廠裏沒什麽事吧?”李大琪把腦袋探出去問。

“和平常一樣,半小時前剛出了兩批貨,現在倉庫那邊才歇下來,其他人都在車間裏忙呢。”大爺笑著說道。

李大琪也就是例行一問,和大爺打了聲招呼把車開了進去,然後停在了樓前。

“這位大爺是村委會主任家的親戚,租下這裏後村委會那邊和我打了招呼讓我安置幾個人,人我親自看過,都是老實人,所以廠裏幫忙安置了十個人,其他九個年輕人都在車間或者倉庫,大爺年紀大了,但做事很認真,所以我安排讓他看門。”邊下車,李大琪邊向宋援朝解釋了一句,宋援朝聽了點點頭,這樣的情況很是正常,在村委租地建廠順手解決幾個工作崗位也是人之常情,只要個人品德沒有問題,用誰不一樣用?

新廠子的人員可比老廠子多多了,原本老廠子最初只不過只有三十五人,後來新產品上馬後增加到了四十八人,而現在新廠子的職工數就達到了一百三十六人,幾乎是之前老廠子的近三倍。

新廠房分為三個車間,第一個是專門制作牛仔服、牛仔褲的車間,這個車間擁有男女工人四十二人,是整個廠區人數最多的車間。

第二個車間是做喇叭褲和西褲車間,有工人三十八人,至於第三個車間是做襯衫和假領子的,這兩種產品的制造方式接近,而且後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用前者的邊角料,雖然現在假領子的業務已經不再是廠子的支柱業務,但李大琪並沒有放棄這塊,話說蚊子再小也是肉,畢竟假領子的利潤不低,銷售也比較穩定。

第三個車間人員為三十五人,三個車間合計人員為一百一十五人,剩余的二十一人中包括李大琪在內,分別是門衛、供銷、勞資(行政加人事)、財務、倉庫等崗位人員。

新廠的老員工並不多,由於廠房離市區有些距離,再加上公交不便,所以當初老廠那邊過來的人僅僅只有十來個,其余人員都是後面陸續招來的,除去村委那邊要求安排的十個人外,剩余的人大多都是從社會上招聘的待業青年。

老職工作為新廠的核心人員基本都放在了一些關鍵崗位,其中就包括之前提拔起來的小七。

現在的小七已經不再是車間主任了,兩年下來小七也歷練出來了,被李大琪任命為生產副廠長,主要負責三個車間的日常生產工作。

至於老廠子的兩位老師傅,也就是王師傅和劉師傅,王師傅跟著來了新廠子,但劉師傅卻留在了老廠子,用他的話來說自己腿腳不好新廠太遠,騎車實在是騎不動,所以還是留在老廠子上下班方便。不過雖然人沒來,但劉師傅親手帶出來的三個最好的徒弟過來了,而且如果有什麽事需要他解決幫忙的,隨時隨地李大琪也可以開車把他接過來。

下了車,宋援朝和李大琪向車間走去,一路上忙忙碌碌路過的職工熱情地向李大琪問候,李大琪微笑著點點頭,有時候也會停步詢問幾句工作上的情況,在一旁的宋援朝也不說話,這一切默默看在眼裏,心裏點頭。

李大琪算是歷練出來了,這兩年來從一個普通的青工到車間主任再到廠長,李大琪的身上少了許多當年的毛糙和沖動,取而代之的是沉穩和氣質。

看著李大琪如同脫胎換骨的變化,宋援朝心裏感到欣慰,也正是有李大琪的幫助和努力,這才能使得這家廠子和他們的事業在這一年中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