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應家

宋援朝他們是二十五日放假那天離校的,火車站人多雜亂,宋援朝特意沒讓林燕送他,同林燕告別,背著行李直接離開了學校返回滬海,和來的時候一樣李曉蕓和他一起走,不過李曉蕓直接到滬海下,宋援朝卻先到金陵,要在金陵呆幾天再回滬海。

火車票是羅陽幫忙買的,知道他們要回去特意幫著搞了兩張臥鋪。長途跋涉還是坐臥鋪舒服的多,再說以現在宋援朝和羅陽的關系這只是一件小事,宋援朝沒有推脫就接受了羅陽的好意,和同學們道別後,宋援朝登上了南下的火車。

火車上睡了一晚,第二天中午時分火車先抵達金陵,交代了李曉蕓幾句話,宋援朝下了火車,在站台和李曉蕓揮手道別,說等幾天滬海再見。

李曉蕓的火車緩緩離開站台後,宋援朝這才轉身離開,片刻後走出了火車站。

現在的金陵火車站和後世的金陵站位置相同,出站對面就是大名鼎鼎的玄武湖。不過金陵最著名的火車站卻不是這裏,而是十年前現在所在的新站啟用時同時停用的浦口站。

浦口火車站,知道這個名字的除了解金陵歷史的人外並不多,後世這個站在1985年後又開始重新啟用,同時改名為金陵北站。

但如果讀過朱自清先生的那篇《背影》的話,就能知道當時朱先生描寫的火車站就是浦口站。

站在火車站前,宋援朝眺望著不遠的玄武湖,後世的時候這裏已經成了一片風景,但現在四周還顯得很是蕭條。

金陵離滬海並不算遠,不過宋援朝之前沒有來過幾次,雖然他有應彩霞家的地址,可怎麽去宋援朝卻不了解。

想了想,宋援朝打消了直接坐公交車的打算,在車站外叫了一輛三輪車。

人力三輪車,也叫“黃包車”,算是屬於比較原始的出租車吧,這種車一直持續到九十年代後期才徹底被出租汽車取代,說了地址,談好價格,宋援朝上了三輪車,坐在後面前面的師傅用力蹬著車,宋援朝然饒有興趣地看著如今金陵城的風貌,並有一搭沒一搭地和三輪車師傅閑聊著。

應彩霞的家住在武定門附近的三七八巷那片,這個位置位於火車站的南邊,過去有些距離。

大半個小時後,三輪車到了街口,再裏面道路狹小車不好掉頭,宋援朝就在這下車給了路費,看看四周順著路牌徑直往前面的巷子裏走。

這一片都是老巷子,大多都是古舊的徽式建築,地上是石板路,許多地方已經有所損壞,看起來有些年頭了。

向前走了好一段,宋援朝終於找到了應彩霞家的位置,讓他有些意外的是應彩霞家居然高墻大院,雖看不清墻後的建築什麽樣子,可從頗有氣派的大門就能看出應家以前一定是大戶人家。

宋援朝、林燕、秦正國、應彩霞他們四人是當年在西北知青中關系最好的,不過說實話在下鄉的那段日子裏,大家對彼此的家庭情況卻聊的不多,宋援朝只知道應彩霞祖上不僅當過官還是做買賣的,要不然她也不會離開家鄉遠赴萬裏去西北下鄉了。

前世的時候,宋援朝回到滬海後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一直忙碌,所以和應彩霞之間的聯系並不多,再後來,除秦正國外,宋援朝和林燕、應彩霞都漸漸失去了聯系,林燕他倒是打聽過,知道她畢業後出國去了,至於應彩霞的情況卻不清楚,一直到宋援朝離開人世那一刻都再也沒見過她一面。

放下行李,宋援朝站在黑漆厚重的大門前抓起門環拍了拍門,隨後靜靜地等著。可過了片刻裏面並沒有生意,宋援朝微皺眉頭再一次拍門,這一次力氣用了大了些,但還是沒人答應。

“小夥子,你找誰?”也許是宋援朝拍門的聲音有些響,應家這邊沒人應,反而是斜對面的一戶人家家門打開了,一個年齡頗大的白發婆婆探出頭來看了眼站在應家門口的宋援朝開口問道。

婆婆的老式官話中金陵口音頗重,金陵雖然屬於江南,可當地話和吳語卻不同,更像是徽州話。

不過宋援朝和應彩霞一起當了幾年的知青,對於徽州話雖然不會說卻還是能聽懂,當即用普通話回答道:“婆婆您好,這裏是應家吧?我找應彩霞。”

“你是……?”婆婆用狐疑的目光打量著宋援朝,仿佛在審視他的來歷。

“我是應彩霞在西北下鄉的知青戰友,我姓宋,叫宋援朝,現在也是京師大學的大學生,這不學校放假了麽,回家路上順道過來探望一下,您知道應彩霞是住這裏麽?”宋援朝微笑著回答道,特意指了指別在胸前的京師大學校徽以表明身份。

婆婆打量了一眼,當目光最終落在宋援朝胸前的校徽上,警惕的表情緩和了下來,臉上也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