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尖銳

林道遠靜靜地抽著煙,作為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同時又是在計委任職的幹部,他當然懂得經濟是什麽,也明白宋援朝提出這個觀點的目的。

宋援朝所舉的例子不得不說很是貼切,封建時代由於生產力落後和人們對價值的認識不足,從而產生了這樣的觀點,而這種觀點早就被確定是錯誤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於價值的本質也作了詳細的描述,這點是不可置疑的。

既然如此,那麽從這點來講也證明了宋援朝的判斷,從而給出了一個答案。

“伯父,您……”見林道遠一直沒說話,只是靜靜地坐在那邊,心中有些忐忑的宋援朝忍不住開口。

“這些你和同學或者老師討論過沒有?”林道遠問道。

宋援朝搖搖頭:“今天如果不是伯父您問起我是不會說這些的,畢竟目前對於經濟方面的爭論實在太多,其實不僅是學校,整個社會也在討論這個問題,但我相信既然國家已經制定了開放的政策,那麽對關於這些問題恐怕已經有定論了。”

“黎先生曾經說過真理越辯越明,他這個看法當年主席也是認可的,對於一些問題我們不能回避,事實也證明回避不了。在如今改革道路上我們需要摸索,更要辯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看清前進的方向!”林道遠看著宋援朝如此說。

“對於目前的市場開放你又是怎麽看的?”

“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宋援朝毫不遲疑地回答。

“哦,那你說說好在哪裏?”

宋援朝道:“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中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方針,從理論上講,推進改革開放有著深刻的理論依據,這就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改革開放就是要調整生產關系,目的是為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生產力……”

不等宋援朝說完,林道遠擺擺手:“行了,你小子也別和我背書,這些東西報紙上都有,你直接就說說個人的看法。”

宋援朝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伯父,其實對於個人來說看法很簡單,就是作為一個老百姓需要什麽,需求什麽,自己家的日子過的好不好而已。國家提出改革開放的主要目的就是這點,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我們國家強盛起來,所以這是一件好事!”

“說的好啊!”林道遠感慨道:“最樸素的道理往往就是正確的,這就是我們這麽做的目的,也是我們要為之奮鬥的目標!不過這是一個長遠而艱巨的任務,要做好不是那麽容易的。”

宋援朝點點頭沒有說話,靜靜聽著林道遠繼續往下說:“這一次市場的開放許多同志看法不一,能做出這種決定是很不容易的,同樣也是一種試探,雖然會引來諸多非議,但從現在的情況來說雖然有不足,但更多的卻是好的一面。”

“接下來,這種開放會逐步增加、推廣,以前如同泥濘一般的市場也會隨著開放變得活躍起來,從而促進生產,解放生產力,讓人民更富裕,讓國家更強盛!”

宋援朝點頭表示贊同,可神色中卻有似乎有話要說。

“怎麽?你有不同的看法?”林道遠疑惑地問。

“這倒不是,只是我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

“哦,什麽問題?”

“伯父,我問您,現在我們的國有企業做好市場開放的準備了麽?”宋援朝如此問道,這問題讓林道遠一愣。

“仔細說說。”林道遠的神色變得有些嚴峻,目光望向宋援朝。

宋援朝神色平靜地問:“伯父,您在計委工作,很清楚目前我們許多企業的運轉模式,無非就是計劃性生產、計劃性銷售甚至計劃性發展的方式。可以說企業的一切都在計劃經濟的模式下生存,這是一直以來政策導致的,從建國以來到如今已有三十年了,這種制度已經深入到了企業骨子裏,在許多企業領導的心中,他們所謂的企業管理無非就是三點,聽從上面的安排,根據上面的要求進行計劃采購和生產,然後再按計劃把產品銷售出去。從來不需要考慮市場的變化,也不需要考慮原料和成本因素,更不需要考慮東西是不是能夠賣得出去?您覺得我說的對不對?”

林道遠的表情變的尤其嚴肅,他沒想到宋援朝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在內部已有討論,有些同志同樣提出了和宋援朝今天所問的類似問題。

“除了管理外,職工的思想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他的不去說,僅僅是大鍋飯的問題就很嚴重,做好做差一個樣,反正每月開工資,這點想必伯父您也知道。”

“市場的開放,或者說改革目前開放是一個大趨勢,這點不能否認。可是伯父,一旦我們許多國有企業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直接面臨市場,他們是否能夠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